天安字典

《次韵陈祭酒直舍木犀》

时间: 2025-05-21 23:13:32

诗句

西雍夜直秋风底,断是龙涎不敢香。

月府肯分金粟粟,书床相对玉琅琅。

人间富贵梦不到,世外高寒味尽长。

亦笑柴桑千载士,同时祇识菊花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3:13:32

原文展示:

次韵陈祭酒直舍木犀
方岳 〔宋代〕

西雍夜直秋风底,
断是龙涎不敢香。
月府肯分金粟粟,
书床相对玉琅琅。
人间富贵梦不到,
世外高寒味尽长。
亦笑柴桑千载士,
同时祇识菊花黄。


白话文翻译:

在西雍的夜晚,秋风轻拂,
似乎是龙涎香也不敢散发它的香气。
月光下,难道真会有金色的粟米分给我?
书桌前,与书相对,独自品味着优雅的韵味。
人间的富贵梦想无法触及,
而在世外的高寒之地,清香却能久远长存。
我也嘲笑柴桑那些千年士人,
他们至今只认得菊花的黄色。


注释:

字词注释

  1. 西雍:指西安,古称雍,地处陕西省。
  2. 夜直:指夜间值班或守夜。
  3. 龙涎:一种珍贵的香料,常用来比喻香气。
  4. 月府:指月亮的宫殿,形象化地表达月光。
  5. 金粟粟:指金色的粟米,这里象征着财富。
  6. 书床:书桌或阅读的地方。
  7. 玉琅琅:象征美好、高雅的事物。
  8. 世外高寒:指远离尘世的高冷之地,常寓意隐逸生活。
  9. 柴桑:地名,历史上出过高士,指那些追求名利的人。
  10. 菊花黄:象征着秋天和丰收。

典故解析

  • 龙涎香: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珍贵的事物。
  • 柴桑: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相关,代表追求清高的士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宾之,号白云,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尤其以五言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方岳对友人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间繁华的淡漠,反映了士人对外界名利的超脱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雍的秋夜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宁静、雅致生活的追求。开头两句以秋风和龙涎香相对照,表明诗人内心对香气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冷淡。月光下的书桌象征着精神生活的充实,反映了诗人对书卷气的向往。

在后四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富贵的看法,认为这些追求难以满足内心的清静与高远。尤其是“世外高寒味尽长”,强调了隐逸生活的长久与独特滋味。最后,诗人以对柴桑士人的嘲笑,隐含了对追求名利的士人的不屑,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独立见解与超然态度。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体现了方岳追求清淡淡泊、高洁生活的理想,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名利的反思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雍夜直秋风底:描绘西雍的秋夜,秋风轻拂,暗示一种清冷的氛围。
  2. 断是龙涎不敢香:龙涎香虽珍贵,但在这种清冷中显得无奈,暗示诗人对世俗的距离。
  3. 月府肯分金粟粟:质疑月光是否会分给自己财富,表现出对物质的无所谓。
  4. 书床相对玉琅琅:在书桌前独自品味,强调精神生活的高雅。
  5. 人间富贵梦不到:直言对富贵的无感,表现出对名利的超脱。
  6. 世外高寒味尽长:隐逸生活的长久与高远,反映出对清高的向往。
  7. 亦笑柴桑千载士:对追名逐利的士人自嘲,表达一种不屑。
  8. 同时祇识菊花黄:菊花象征着孤独却高雅的生存方式。

修辞手法

  • 比喻:“龙涎”用以比喻珍贵的事物。
  • 对仗:如“金粟粟”和“玉琅琅”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宋代士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独立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风:代表季节的变迁和内心的沉静。
  2. 龙涎香:象征珍贵、难得之物。
  3. 月光:象征纯洁和精神寄托。
  4. 菊花:象征高洁、孤独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雍夜直秋风底”中的“西雍”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京
    • B. 西安
    • C. 南京
    • D. 广州
  2. 诗中“龙涎”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珍贵的香料
    • C. 名利
    • D. 孤独
  3. 诗人对人间富贵的态度是什么?

    • A. 追求
    • B. 无所谓
    • C. 理解
    • D. 嫉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达隐逸与对世外生活的向往。
  2.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方岳《次韵陈祭酒直舍木犀》 vs 陶渊明《饮酒》
    • 方岳更强调对世俗的淡漠与精神追求,而陶渊明则细腻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二者皆显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鉴赏辞典》
  2. 《中国古代诗歌选》
  3. 《方岳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端午帖子 皇后阁 端午帖子 皇帝阁 上韩公枢密 其二 失调名 失调名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瑞鹧鸪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浣溪沙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灿然一新 反犬旁的字 瑑约 骑鹤上维扬 振振有词 包含箫的成语 凤箫龙管 包含眯的词语有哪些 舑舕 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议事 人字头的字 衣字旁的字 袁世海 吞纸抱犬 倒八字的字 三更半夜 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