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5:09
修胥山路
作者: 方岳 〔宋代〕
两山壁立束微行,
石齿参差半已倾。
莫等危时扶使稳,
但逢险处放教平。
一毫以上诸人力,
半月之间乐事成。
安得坦夷三万里,
家家门外是鹏程。
两座高山壁立而立,夹着一条细小的行路,
山石的齿状参差不齐,已经有一半倾斜。
不要等到危险时才来扶持,使其稳妥,
只要在遇到危险的地方就能放得平稳。
微小的力量,经过短短半个月,就能成就乐事。
如何能让这条路坦荡无阻三万里,
每家每户的门外都能是通向成功的鹏程。
方岳,字希孟,号净园,南宋时期的诗人,散文家,因其诗作风格清新、意象独特而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蕴含哲理,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修胥山路》是在方岳游历修胥山时所写,表达了对修胥山路的观察和感慨。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交通和行路安全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修胥山路》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吸引着读者。诗中通过描述高耸的山峰和狭窄的行路,展现了人生道路的艰险与曲折。开篇“两山壁立束微行”,呈现出一种险峻、逼仄的环境,仿佛是在提醒人们面对人生的挑战时,必须有勇气和智慧去应对。接着,诗中提到“石齿参差半已倾”,不仅描绘了山石的形态,也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莫等危时扶使稳”一句,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面临困境时,不能只是依赖他人的帮助,而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和应对挑战。随后的“安得坦夷三万里”,则是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方岳深厚的诗歌功底及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修胥山路》通过对险峻山路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面对人生道路时的坚持与努力,强调了个人力量的重要性,展现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石齿参差半已倾”描述了什么?
A. 行路的艰难
B. 山石的形态
C. 人生的美好
D. 交通的便利
“安得坦夷三万里”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家庭幸福
B. 未来的美好
C. 个人成功
D. 友情长存
诗中强调个人力量的重要性,这种观点是?
A. 消极的
B. 积极的
C. 无所谓的
D. 反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