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0:4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0:45:37
乱山无清晓,云水但稠浊。
累日行重岚,丛密何由豁。
安知兹壁外,不有朝暾跃。
颓云初离洞,流出将焉托。
岭半一人家,如鸟巢阿阁。
人语向空濛,烟火出冥漠。
隔江望秭归,残阳见井郭。
胡为既济后,昏暮犹墟落。
在这片混乱的山中,晨曦并不清晰,云水之间一片浑浊。
经过多日行走在重重迷雾中,密密的树丛让人无从看清。
怎能知道在这山壁之外,是否有朝阳即将升起?
颓废的云彩刚刚离开山洞,流出的光线又将停留何处?
山岭中有一户人家,像鸟巢一样安静。
人声在空旷中回响,烟火从那遥远的地方升起。
隔着江水我望向秭归,夕阳下的村庄隐约可见。
为何在既已到达的地方,黄昏时分依然显得荒凉?
作者介绍:钟惺(约1550-1620),明代诗人,号惺斋,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个性鲜明,作品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之际。诗人行旅于山水之间,感受着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人世间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
《雨发九湾至归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行旅过程中,借助阴雨天气的背景,展现出一种忧郁而深邃的情感。开篇“乱山无清晓,云水但稠浊”,呈现出一种混沌与迷茫的状态。诗中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隔绝与无奈,连绵的山峦与浑浊的云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迷惘。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逐渐转向对人世的思考。山中一户人家的描写,像鸟巢般的安静,带来了人情的温暖与安宁,“人语向空濛,烟火出冥漠”,在这片空旷中,隐约传来的声音和烟火的闪烁,似乎又让人思念起家乡的温暖。最后两句“隔江望秭归,残阳见井郭”,则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情怀,残阳映照下的故乡让人倍感亲切。
整首诗以浓厚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呈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明代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孤独与希望交织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乱山无清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如鸟巢阿阁”中的“鸟巢”比喻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残阳”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