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4:0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4:07:31
江西猫笋未出尖,雪中土膏养新甜。
先生别得煮簀法,丁宁勿用醯与盐。
岩下清泉须旋汲,熬出霜根生蜜汁。
寒芽嚼作冰片声,余沥仍和月光吸。
菘羔楮鸡浪得名,不如来参玉板僧。
醉里何须酒解酲,此羹一碗爽然醒。
大都煮菜皆如此,淡处当知有真味。
先生此法未要傅,为公作经藏名止。
在江西,猫笋尚未长成尖尖的样子,雪中滋润的泥土培养出新鲜的甘甜。
老师特有的煮笋方法,尤其叮嘱不可用醋与盐。
在岩石下的清泉要及时汲取,熬煮出的霜根带着蜜汁。
寒芽在口中咀嚼发出清脆的冰片声,余下的汁液仍然与月光相伴。
蔬菜、羔羊、鸡肉等名菜闻名于世,不如亲自来品尝这位玉板僧的手艺。
醉酒之中何必用酒来解乏,这碗羹汤喝下去令人清醒。
大多数的煮菜都如此,清淡之处最能体会真味。
老师的这道方法不必再传授,只为您作经藏名而已。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生活的细节,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杨万里对煮笋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他对烹饪艺术的重视和对生活细致观察的态度。通过描述煮笋的过程,展现了他对食材本身的尊重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以“煮笋”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烹饪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美味的追求。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煮笋的过程以及其独特的味道。开头两句以“猫笋未出尖”引入,生动描绘出山间笋的生长状态,进一步揭示了食材的珍贵。接下来的几句则详细叙述了煮笋的方法,强调了用清泉和霜根的独特之处,表现出对自然原味的珍视。
诗中的“寒芽嚼作冰片声”,不仅传达了味觉的享受,也通过声音的描绘让人感受到食物的清脆可口。最后几句则总结了诗人对烹饪的哲学——在简单的食材中发现真正的美味。这种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简朴之美的追求,正是杨万里诗歌的核心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寒芽嚼作冰片声”)、对仗(如“醯与盐”与“清泉须旋汲”)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对食材本质的追求,以及对烹饪艺术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欣赏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猫笋”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竹笋
C. 一种水果
D. 一种蔬菜
诗中强调煮笋时不要用哪两种调料?
A. 酱油与盐
B. 醋与盐
C. 糖与盐
D. 酱油与醋
诗中提到“寒芽嚼作冰片声”是指什么?
A. 食物的色泽
B. 食物的口感
C. 食物的香气
D. 食物的温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杨万里的《记张定叟煮笋经》更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体现了对烹饪艺术的关注,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自然景色的意境和内心的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