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华山 其八》

时间: 2025-07-30 12:38:55

诗句

曾见齐山小九华,梦游缥缈羽人家。

灵山面目忽相见,舟系梅根秋日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2:38:55

原文展示:

九华山 其八 曾见齐山小九华,梦游缥缈羽人家。 灵山面目忽相见,舟系梅根秋日斜。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在齐山见过小九华,梦中游历了缥缈的仙人家。 灵山的真面目突然相见,小舟系在梅根旁,秋日的斜阳下。

注释:

  • 齐山: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 小九华:指齐山,因其山势与九华山相似而得名。
  • 缥缈:形容隐约、不真实的样子。
  • 羽人家: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 灵山:指九华山,因其山势雄伟,被认为是灵气所聚之地。
  • 梅根:地名,位于九华山附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作者对九华山的向往和亲临其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十朋游历九华山时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九华山的向往和亲临其境的喜悦。诗中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九华山的神秘与美丽。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九华山的神秘与美丽。首句“曾见齐山小九华”,通过对比齐山与九华山,暗示了九华山的雄伟与不凡。次句“梦游缥缈羽人家”,以梦境的形式,描绘了仙人居住的缥缈之地,增添了神秘色彩。后两句“灵山面目忽相见,舟系梅根秋日斜”,则将梦境拉回现实,通过亲眼所见的九华山,以及舟系梅根的秋日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与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九华山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见齐山小九华”:通过对比齐山与九华山,暗示了九华山的雄伟与不凡。
  2. “梦游缥缈羽人家”:以梦境的形式,描绘了仙人居住的缥缈之地,增添了神秘色彩。
  3. “灵山面目忽相见”:将梦境拉回现实,通过亲眼所见的九华山,表达了作者的喜悦。
  4. “舟系梅根秋日斜”:通过舟系梅根的秋日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宁静与满足。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齐山与九华山的对比,突出了九华山的雄伟。
  • 梦境与现实的结合: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九华山的神秘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九华山的向往和亲临其境的喜悦。

意象分析:

  • 齐山小九华:通过对比,突出了九华山的雄伟。
  • 缥缈羽人家:描绘了仙人居住的缥缈之地,增添了神秘色彩。
  • 灵山面目:通过亲眼所见的九华山,表达了作者的喜悦。
  • 舟系梅根秋日斜:通过舟系梅根的秋日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宁静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齐山小九华”指的是什么? A. 齐山 B. 九华山 C. 齐山与九华山的对比
  2. 诗中的“梦游缥缈羽人家”描绘了什么? A. 现实中的九华山 B. 梦境中的仙人居住地 C. 齐山
  3. 诗中的“灵山面目忽相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失望 B. 喜悦 C. 悲伤
  4. 诗中的“舟系梅根秋日斜”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景象 B. 秋天的景象 C. 冬天的景象

答案:1. C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十朋的其他山水诗,如《游黄山》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山水诗风格。
  • 其他诗人对九华山的描写,如李白的《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等,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诗词对比:

  • 王十朋的《九华山》与李白的《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对比,可以发现两位诗人对九华山的不同感受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十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九华山志》:详细介绍了九华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美人烧香词 自君之出矣 长相思 其四 长相思 其三 长相思 其一 拜新月 琅琊王歌 其四 琅琊王歌 其二 琅琊王歌 其一 秋思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椎剽 坦然自若 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御敌于国门之外 添彩 鼠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亿出 旦夕之间 潜神嘿规 户字头的字 货欲 魇劾 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沼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敛声屏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