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东皋十首》

时间: 2025-07-28 21:11:00

诗句

新植青桐小迳成,两行萱草一时荣。

春风百卉芳菲尽,长夏幽花却称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1:11:00

原文展示:

新植青桐小迳成,两行萱草一时荣。
春风百卉芳菲尽,长夏幽花却称情。

白话文翻译:

新种的青桐树旁小路已初具形状,两旁的萱草在此时都显得特别茂盛。春风吹拂百花争艳的时节已过去,然而在漫长的夏季,幽静的花朵却显得格外动人。

注释:

  • 青桐:一种树木,常用于作风景树,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小迳:指小路,通常形容清幽的环境。
  • 萱草: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其根具有忘忧的功效。
  • 春风百卉芳菲:春天的风吹拂着百花齐放,呈现出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 长夏幽花:指夏天的幽静花朵,通常是指那些不太显眼但内涵丰富的花。

典故解析:

  • 青桐:在古代文学中,青桐常常象征着长青和希望,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萱草:在古代诗词中,萱草不仅象征美丽,还与忘忧、思念有关,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以联想到对萱草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年-1120年),字叔明,号惭愧山人,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融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绘。

创作背景:

《东皋十首》是晁补之在东皋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个人的感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夏两季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感受与思索。开头两句描绘了新植的青桐和繁茂的萱草,表现出初春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而后两句则转向夏季,虽然春天的繁华已逝,但在漫长的夏天,静谧的花朵依旧展现出一种深邃的美,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情感。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四季变化的敏感,也反映了他在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植青桐小迳成:新种植的青桐树旁的小路逐渐形成,暗示着希望的开始。
  • 两行萱草一时荣:两行萱草在这个时节显得特别茂盛,表达了自然界的繁荣。
  • 春风百卉芳菲尽:春天的花卉已在春风中相继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长夏幽花却称情:然而在漫长的夏季,幽静的花朵却依然吸引着人的目光,传达出一种内敛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新植青桐”和“两行萱草”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夏的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美的追求,表现了在变化的四季中,内心情感的坚韧与宁静。

意象分析:

  • 青桐: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萱草:代表着美好与对生活的向往。
  • 春风百卉:展现了春天的繁华与生机。
  • 幽花:象征着内敛的情感与静谧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桐”象征什么?

    • A. 忧伤
    • B. 希望
    • C. 回忆
      答案:B. 希望
  2. “春风百卉芳菲尽”表达了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结束
    • C. 夏天的开始
      答案:B. 春天的结束
  3. 诗中“长夏幽花却称情”中“幽花”指代什么?

    • A. 明亮的花
    • B. 安静的花
    • C. 凋零的花
      答案:B. 安静的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写自然景色,表现隐士生活的宁静。
  • 李白《月下独酌》:在孤独中寻找自我与自然的联系。

诗词对比:

比较《东皋十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强调孤独与内心的宁静,而晁补之则更注重自然的生机与变化。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清幽,后者则充满生动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晁补之研究》

相关查询

少年答春愁 上邵宝文 上黄任道 上杭帅吕舍人 上聱隅先生 山中 山中 弱弱谁氏子 日益无聊赖偶成呈子长 日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和从 虚霍 騤耳 蛟革 大字旁的字 日月丽天 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皎的词语有哪些 仙界 抚今悼昔 页字旁的字 枝布叶分 横失 虎字头的字 作舍道旁 单耳刀的字 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