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少年游·庐山瑶草四时春》

时间: 2025-07-28 20:45:42

诗句

庐山瑶草四时春。

烟锁上宫门。

记得南游,偶寻飞涧,一洗庾公尘。

香炉高咏君家事,文彩近前人。

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45:42

原文展示

少年游·庐山瑶草四时春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庐山瑶草四时春。烟锁上宫门。
记得南游,偶寻飞涧,一洗庾公尘。
香炉高咏君家事,文彩近前人。
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白话文翻译

庐山的瑶草在四季中常春,烟雾缭绕着宫门。
我记得南游时,偶然探寻那飞流直下的溪涧,洗去庾公的尘世烦恼。
在香炉上高唱你家事,文采接近于前人。
将来骑鲸而行,依旧怜惜迷路,与众仙人探问真理。


注释

字词注释

  • 庐山: 指中国江西省的庐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 瑶草: 美丽的草木,常用来形容风景秀丽。
  • 烟锁: 烟雾锁住,形容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 庾公: 指庾信,南朝诗人,以文学成就闻名。
  • 香炉: 这里指代诗人吟唱的环境或氛围。
  • 骑鲸: 指乘坐海中巨鲸,象征着追求理想与自由。

典故解析

  • 庾公尘: 这里提到的庾公,指庾信,寓意诗人通过自然之美洗去世俗的烦恼。
  • 骑鲸: 这个意象常见于古文中,指代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象征人们对自由和梦境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5年-1121年),字用之,号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擅长词、诗,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用庐山的优美自然景观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借此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歌鉴赏

《少年游·庐山瑶草四时春》是一首描绘庐山自然美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庐山四季常青的瑶草,以及环绕宫门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恬静而梦幻的氛围。前两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观,又引发了对过去游历的回忆,展现出诗人对庐山的热爱和向往。接下来的“偶寻飞涧,一洗庾公尘”则暗示了诗人对庾信的敬仰,同时表达了在自然中洗去尘世烦恼的美好愿景。

“香炉高咏君家事,文彩近前人”又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求,并希望能接近历史上那些杰出文人的境界。最后一句“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则为整首词增添了一种浪漫与幻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期待,以及对仙人真理的向往,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的追求。

整首词不仅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更通过诗人的情感抒发,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体现出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艺术审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庐山瑶草四时春: 描述庐山的瑶草一年四季如春,生机盎然,展现了自然的美好。
  2. 烟锁上宫门: 烟雾缭绕着山中的宫门,增强了神秘感与梦幻色彩。
  3. 记得南游: 提到南方旅行的经历,唤起对往昔的回忆。
  4. 偶寻飞涧,一洗庾公尘: 意指在飞流的溪水中洗净庾信的世俗烦恼,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5. 香炉高咏君家事: 在香炉前高歌,表露对君家事的吟咏,展示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
  6. 文彩近前人: 期望自己的文采能接近古人,体现出对前辈的敬仰。
  7. 它日骑鲸: 寄托了对未来理想生活的追求,暗含自由与梦想。
  8. 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表达了对迷失方向的怜惜,以及向仙人询问真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骑鲸”作为比喻,象征追求理想的自由。
  • 拟人: “烟锁”赋予烟雾以人的行为,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 词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与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草: 代表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象征着诗人心中理想的境界。
  • 烟雾: 代表了神秘与梦幻,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 飞涧: 象征着流动与自由,寓意洗净尘世烦恼。
  • 香炉: 代表了文人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对文学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庐山瑶草四时春”中的“瑶草”主要指什么? A. 美丽的草木
    B. 诗人的朋友
    C. 世俗的烦恼
    D. 仙人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庾公”是指_____

  3. 判断题: 诗人希望通过自然洗去的“尘”是指物质的烦恼。(对/错)

答案

  1. A
  2. 庾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 - 李白与《少年游·庐山瑶草四时春》:两者均展现了自然美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但李白的更为豪放,而晁补之则显得柔和细腻。

通过这些比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诗人在表达对自然的敬意及个人情感的方式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庐山文化史》

相关查询

瑞鹧鸪慢/瑞鹧鸪 瑞鹧鸪慢/瑞鹧鸪 瑞鹧鸪 瑞鹧鸪 瑞鹧鸪 收家书 瑞鹧鸪 督韩三官人 瑞鹧鸪 居庵 瑞鹧鸪 咏茶 瑞鹧鸪 过柳渡 瑞鹧鸪 住环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幺字旁的字 无群 无赛 暗室欺心 一干人犯 匸字旁的字 进退有度 包含鸡的词语有哪些 敛发谨饬 心字底的字 富贵不傲物 勤恁 病酲 火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附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