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5:02
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四十才名重,归来白发侵。
一官驹在谷,有子鹤鸣阴。
胜著潜夫论,今亡子敬琴。
送车知几两,松壑助哀音。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尚明学士的哀悼。诗中提到,郑尚明四十岁时名声已经显赫,但回到家乡时却已满头白发,显现出时光的流逝。提到他曾在山谷中担任官职,有子如鹤鸣般在阴影中歌唱,象征着他家庭的美好。诗中还提到他在学术上成就卓越,今时已去世,留下琴谱令人敬重。最后,送别的车队有多少辆,松林的回响增添了哀伤的氛围。
作者介绍:李弥逊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感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诗作缘于对郑尚明的悼念,郑尚明是一位在学术上有着显著成就的人物。李弥逊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人生短暂、岁月无情的感慨。
李弥逊的《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是一首富有感情的悼诗。诗中通过对郑尚明生平的描绘,展现了他在四十岁时的辉煌与归来时的苍老,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诗的开头以“才名重”强调郑尚明的成就,在“白发侵”中流露出浓厚的惋惜与伤感。接着描绘了他在官场的经历与家庭的美好,表现出对他生前的赞美和对其子女的无限期望。
诗中“胜著潜夫论”一句,表明了郑尚明的学术地位之高,让人对其敬仰不已。而“今亡子敬琴”则是对他去世后的追忆,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通过送别场景,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松林的回声更是为这份哀痛增添了层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郑尚明的追忆与哀悼,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无情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郑尚明四十岁时的状态是:
A. 名声未显
B. 名声显赫
C. 生活贫困
诗中“白发侵”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头发的颜色
C. 家乡的变化
诗的最后一句“松壑助哀音”的意思是:
A. 松林的声音令人愉悦
B. 松林的回声增添了哀伤
C. 松林与人无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挽诗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李弥逊更侧重于对个人的悼念,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兴衰。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特色,但共同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