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与似表弟游石门怀蹈元时中用高字韵》

时间: 2025-07-27 11:18:02

诗句

逼人尘事等牛毛,袖手端须着眼高。

策蹇倦追千里马,荷锄安用百金刀。

病来避酒连三月,春半寻山第一遭。

不见鞭鸾两仙吏,祗应上界变分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18:02

原文展示:

与似表弟游石门怀蹈元时中用高字韵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逼人尘事等牛毛,袖手端须着眼高。
策蹇倦追千里马,荷锄安用百金刀。
病来避酒连三月,春半寻山第一遭。
不见鞭鸾两仙吏,祗应上界变分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无奈与消极的心态。他感叹世俗琐事就像牛毛一样繁杂,身处其中的人必须抬高眼光,才能超脱于尘世的纷扰。诗人以千里马比喻追求理想的艰难,暗示自己已感疲惫;而手中虽然握有百金的工具,却不知何用。因病而避酒三月,春天已过了一半,才去山中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却又没有见到曾经的知音,似乎只能仰望高远的理想,无法实现自己的追求。


注释:

  • 逼人:使人感到。
  • 尘事:世俗琐事。
  • 牛毛:形容细小而繁多的事物。
  • 袖手:形容不作为或不参与。
  • 策蹇:骑马能力差,指追求理想艰难。
  • 千里马: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 荷锄:指手持锄头,象征劳动。
  • 百金刀:比喻有价值但用处不大的工具。
  • 病来避酒:因身体不适而不饮酒。
  • 鞭鸾:古代的仙官。
  • 分曹:暗示官职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字德华,号南湖,生于福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弥逊晚年,表明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无奈。诗中通过与表弟游玩石门的经历,寄托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这首《与似表弟游石门怀蹈元时中用高字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悟。全诗语言简洁却意蕴深厚,第一联以“逼人尘事等牛毛”开篇,生动地描绘出世俗繁琐的生活对人的压迫感,暗示着诗人对这种琐事的厌倦与无奈。而“袖手端须着眼高”则表达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虽然身处低谷,但仍需仰望高远的目标。

接下来的两联,通过“策蹇倦追千里马”和“荷锄安用百金刀”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拥有出色的工具,但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却感到疲惫,显示出一种无力感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联“不见鞭鸾两仙吏,祗应上界变分曹”更是将诗歌推向了一个哲理的高度,诗人对社会地位与理想的思考让人深思,似乎是对理想的无奈放弃。

整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令人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李弥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逼人尘事等牛毛:世俗琐事如牛毛般繁杂,令人感到压迫。
  2. 袖手端须着眼高:不参与这些琐事,须要保持高远的眼光。
  3. 策蹇倦追千里马:追求理想的过程艰辛已感疲惫。
  4. 荷锄安用百金刀:虽拥有贵重的工具,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
  5. 病来避酒连三月:因病而避开酒宴,已然三个月未饮。
  6. 春半寻山第一遭:春天已经过了一半,第一次去山中游玩。
  7. 不见鞭鸾两仙吏:没有见到昔日的知音仙人。
  8. 祗应上界变分曹:应该是因为在官场的变动与分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尘事比作牛毛,形象地表现出其繁杂。
  • 对仗:如“策蹇倦追”和“荷锄安用”,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提及“千里马”与“百金刀”的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在繁华背后的孤独与思索,反映出一种对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事:象征繁琐的生活琐事。
  • 千里马:象征追求理想的渴望与艰辛。
  • 百金刀:象征价值高但用处不大的工具,反映出诗人的无奈。
  • 鞭鸾:象征理想与追求的仙境,表达人生追求的高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弥逊的“尘事”比作什么?

    • A) 金银
    • B) 牛毛
    • C) 花瓣
    • D) 星辰
  2. 诗中提到的“千里马”象征什么?

    • A) 理想
    • B) 生活
    • C) 朋友
    • D) 财富
  3. “荷锄安用百金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满足
    • B) 无奈
    • C) 高兴
    • D) 绝望

答案:

  1. B) 牛毛
  2. A) 理想
  3.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弥逊的诗更为个人化,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对理想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李弥逊诗集》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雨夜 采桑子·辛亥七夕 采桑子 采桑子 其五 采桑子(席上送少游之金陵) 采桑子 丁香盛开,聊填一阕,以念家乡 采桑子 忆甲午北上过方顺桥,咏雏妓弹琵琶,有句“身与琵琶一样长”,稿已佚,以词纪之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舟泊南康,望庐山,用钱介维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亠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屐屩 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苟言笑 弋字旁的字 觅爱追欢 拟正 芬苾 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籧筶 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搓手顿足 又字旁的字 负土成坟 空谷白驹 哼儿哈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