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岁除即事十首》

时间: 2025-05-23 08:58:41

诗句

细切如丝菜,添斟献颂椒。

未曾守除夜,早已问元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58:41

原文展示:

细切如丝菜,添斟献颂椒。未曾守除夜,早已问元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的场景:细细切好的菜肴如丝般细腻,酒杯中斟满了美酒,恭敬地献上香椒的菜肴。虽然还没有守到除夕的夜晚,心中却已经开始期待元宵的到来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细切如丝菜:指将蔬菜切得非常细,形容菜肴的精致。
  • 添斟献颂椒:添酒斟满,恭敬地献上香椒菜肴。
  • 未曾守除夜:尚未守到除夕的夜晚。
  • 早已问元宵:心中已经在询问元宵的到来。

典故解析:

  • 元宵: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喜庆,古时人们在这一天会吃元宵(汤圆)并赏灯。
  • 除夜:农历除夕,象征着辞旧迎新,除夕夜常常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字梦阮,号天池。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岁除即事十首》是刘克庄在岁末之际所作,反映了他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回顾和对新年的期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节日可视为人们情感寄托的重要时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除夕的氛围,开头“细切如丝菜”便给人一种精致和温馨的感觉。诗中通过细致的饮食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的期待。酒与菜肴的搭配,既表现出节日的丰盛,也暗示了人们在欢聚时的心情。接下来的“未曾守除夜,早已问元宵”,则通过对时间的巧妙把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不失优雅,情感上既有对过去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向往,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情感闭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切如丝菜:开篇以细腻的切工引出节日的氛围,突显了对饮食的讲究。
  • 添斟献颂椒:通过酒和菜的结合,暗示了节日的喜庆和丰盛。
  • 未曾守除夜:表示当前时刻尚未到达除夕,但对节日的期待已在心中萌生。
  • 早已问元宵: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新年的盼望和对团圆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切菜比作“丝”,形象生动。
  • 对仗:整句结构工整,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过年的主题,表达了人们在节日到来之前的期待和对团圆的向往,传递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丝菜:象征精致生活和节日的氛围。
  • :代表着丰盛的饮食和热情的款待。
  • 元宵:象征团圆与欢乐,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丝菜”指的是什么? A. 鱼
    B. 蔬菜
    C. 肉类

  2. 诗人对元宵的期待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节日的厌倦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排比
    B. 对仗
    C. 夸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元日》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岁除即事十首》与白居易的《元日》都表现了对节日的期待,但刘克庄更注重饮食的细腻描写,而白居易则更强调节日的氛围和人们的情感反应。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但都反映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热爱。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三首 其一 对月吟 点绛唇 前题 和海野韵 点绛唇 赠友人 点绛唇 前题。代景姜作 点绛唇 对月怀表妹 点绛唇 江楼醉后与程千一 点绛唇 盆梅将开,以纸帐护之 点绛唇 碧桃 点绛唇 点绛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久怀慕蔺 宂政 包含诠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志趣不常 当行出色 涓埃之报 羽字旁的字 丁字旁的字有哪些?带丁的汉字大全 谄上抑下 清旷超俗 4个火念什么字_4个火的汉字解析与拼音学习 芜菁 弋字旁的字 描写夜晚的诗句现代诗_夜晚现代诗精选 包含髯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持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持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愚夫蠢妇 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