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李廷老席上送韩持国归许昌》

时间: 2025-04-26 20:15:12

诗句

马蹄践霜华,游国归何早。

重裘不畏寒,况复非远道。

谁言未顾期,登第鬓如葆。

解装喜可知,月下金壶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15:12

原文展示:

马蹄践霜华,游国归何早。
重裘不畏寒,况复非远道。
谁言未顾期,登第鬓如葆。
解装喜可知,月下金壶倒。

白话文翻译:

马蹄踏着霜华,游子归国何其匆忙。
厚重的裘衣不惧严寒,更何况这并不是多远的路。
谁说不顾约定,考中进士后鬓发如同青葱。
卸下身上的行装,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月下金壶倾倒。

注释:

字词注释:

  1. 马蹄:马的蹄子,诗中比喻游子归乡的急切。
  2. 霜华:霜凝结的露珠,形容清晨的寒冷与美丽。
  3. 重裘:厚重的皮衣,表示抵御寒冷的衣物。
  4. 游国:在外游历的国度,诗中指的是远行的地方。
  5. 登第:指中举、考取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荣誉。
  6. 鬓如葆:鬓发如同青葱,形容年少或青春常在。
  7. 解装:脱去行装,指归家后放松心情。
  8. 金壶倒:金色的壶倒下,暗指酒的倾洒,象征着庆祝的氛围。

典故解析:

  • 登第:古代科举制度中,考中进士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象征着个人的努力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 月下金壶:暗指饮酒作乐的场景,表现出归来后的轻松和欢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崇彦,号玉溪,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曾经历多次科举,但屡次未中,最终在宋仁宗时考中进士,任职于朝廷。梅尧臣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李廷老席上送韩持国归许昌》创作于梅尧臣在朝廷任职期间,诗中表达了对朋友归乡的祝福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游子归乡的急切与欢乐。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游子归乡的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马蹄践霜华”,直接引入了季节的寒冷和归途的艰辛,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急切。而“重裘不畏寒,况复非远道”则进一步强调了游子归乡的坚定与勇气,突出了归家的温暖与期待。诗的中间部分“谁言未顾期”,反映了游子对未来的憧憬,尽管有约定,但升迁的机会总是充满希望。最后一句“解装喜可知,月下金壶倒”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欢庆的气氛在月光下愈加浓烈,生动描绘了朋友重聚的喜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人生哲思的深刻感悟,也有对友情和归属的热烈表达,呈现出一幅温馨动人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马蹄践霜华:描绘了冬晨的景象,马蹄踏在霜上的声音,暗示了归乡的急切。
  2. 游国归何早:强调了游子归来的匆忙与迫切,带有对离别的感慨。
  3. 重裘不畏寒:即使寒冷也不畏惧,表达了归乡的勇气。
  4. 况复非远道:归乡的路不算远,进一步渲染了归家的轻松感。
  5. 谁言未顾期:反问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进士的荣耀即将来临。
  6. 登第鬓如葆:意指通过努力的学习和奋斗,最终取得成果。
  7. 解装喜可知:归来后卸去行装,象征着放下负担,享受快乐时光。
  8. 月下金壶倒:月光下的饮酒庆祝,体现了欢乐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鬓如葆”,用鬓发比作青葱,表现年轻的朝气。
  • 对仗:如“重裘不畏寒,况复非远道”,形成对照,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谁言未顾期”引发思考,增加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归乡的渴望、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马蹄:象征归乡的急切与期盼。
  2. 霜华:代表寒冷的季节,体现出归途的艰辛。
  3. 重裘:象征保护与温暖,反映了归乡的安全感。
  4. 登第:代表荣耀与成就,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5. 月下金壶:象征欢庆与团聚,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马蹄践霜华”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游子的急切
    B. 冬天的寒冷
    C. 霜的美丽

  2. “重裘不畏寒”中的“重裘”指的是什么? A. 轻薄的衣服
    B. 厚重的皮衣
    C. 裙子

  3. 诗中提到“谁言未顾期”,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不在乎约定
    B. 关注未来
    C. 忘记过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别》:两者都表达了离别与思念,但《送别》更强调离别的伤感,而《李廷老席上送韩持国归许昌》则更侧重于归乡的喜悦。
  • 《夜泊牛渚怀古》:同为描写归乡,但《夜泊》中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感慨,而梅尧臣的诗则着重于友情与人生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遇二十五首 其十 冬至 寓寺八首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 其三 题西园酴醾 寄陈履常二首 其一 鱼虾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秋圃 赠人三首次韵道卿 闻蛩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量罚 水偃 又字旁的字 襧拔 歺字旁的字 百品千条 赤心相待 气字旁的字 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标奇立异 龙举云属 爪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龙威燕颔 沉开头的成语 耮耮 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神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