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2:38
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
作者: 王禹偁 〔宋代〕
夏课诗成又旅游,
离离秦树叶惊秋。
青霄路在何难到,
白雪才高岂易酬。
几处读碑寻野迳,
共谁沽酒上高楼。
商於迁客曾如此,
系滞空思十二旒。
这首诗是在夏季课程结束后,出游时写的。秦地的树木已经开始落叶,让我感到秋天的来临。通往青天的道路何其艰难,白雪高悬又如何能够轻易报答。在哪里可以读到碑文,找到那条野径?又能与谁共享高楼的美酒呢?商于的迁客曾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心中思念着遥远的故国。
王禹偁,字季子,号白云,北宋时期的诗人,官至太常博士,兼任礼部侍郎。他的诗风清新,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这首诗是王禹偁在送别友人池秀才西行时所作,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在古代,送别是一个重要的社交礼仪,而诗歌则成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王禹偁的这首诗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开篇以“夏课诗成又旅游”引入,既说明了诗人创作的时节,也暗示了他在学习与游历中的感悟。接下来,诗人通过“离离秦树叶惊秋”描绘了秋意渐浓的景象,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青天之路与白雪的比喻进一步展示了人生旅途的艰难。尤其是“几处读碑寻野迳”,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自然的向往,显示出他对文化的追求和对世事的思考。
最后,诗句“商於迁客曾如此,系滞空思十二旒”则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前辈士人的共鸣,隐含着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王禹偁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旅途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和对自己理想的无奈。
王禹偁的“夏课诗成又旅游”指的是什么时间?
“几处读碑寻野迳”中,“碑”指的是什么?
商於迁客的提及有什么作用?
与王禹偁的这首诗相比,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多的是豪放与洒脱。王禹偁则更偏重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细腻而深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