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11:10
望江南 其九 杂咏
作者: 刘琬怀 〔清代〕
原文展示:
江南好,众绿护平堤。挑菜儿童骑竹马,育蚕婢女掇桑梯。村巷尽鸣机。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风景真美,绿树成荫保护着平坦的堤岸。挑着菜的小孩骑在竹马上嬉戏,养蚕的女孩子在采摘桑叶。村庄小巷中机器的鸣声此起彼伏。
注释:
- 江南: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以水乡风光和农田美景著称。
- 众绿护平堤: 形容浓密的绿树环绕着平坦的堤岸,营造出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
- 挑菜儿童骑竹马: 描述了乡村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与自然的快乐,骑竹马是一种儿童游戏。
- 育蚕婢女掇桑梯: “育蚕”指养蚕,婢女指年轻的女仆,掇桑梯则是指采摘桑叶的步骤。
- 村巷尽鸣机: 形容村庄的巷子里机器的声音此起彼落,展现出劳动的忙碌和生活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琬怀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光、乡村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时期,农村的生活丰富多彩,农田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通过描写江南的美丽景色与乡村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 其九 杂咏》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的自然之美和乡村生活的和谐。开头的“江南好”便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对江南的偏爱。接下来用“众绿护平堤”描绘了江南水乡的优美环境,绿树成荫,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诗中描写的“小孩骑竹马”和“婢女掇桑梯”,分别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农家女的勤劳形象,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与纯朴。最后一句“村巷尽鸣机”则将诗的意境提升至一个新的层面,描绘了村庄劳动的热闹场景,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体现出诗人对简单、真实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好,众绿护平堤。
- 描述江南的美好风景,绿树为平坦的堤岸提供保护,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挑菜儿童骑竹马,
- 儿童在田间挑菜,骑着竹马,展现了乡村孩童的快乐与无忧无虑的生活。
-
育蚕婢女掇桑梯。
- 养蚕的女孩子在采摘桑叶,展现了农村女性的勤劳与生活的一部分。
-
村巷尽鸣机。
- 村庄的小巷中,机器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体现了勤劳的村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挑菜儿童”和“育蚕婢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通过儿童、女孩子、机器等意象,展现了江南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和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江南自然风光的赞美,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和谐,体现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 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富饶的土地。
- 儿童: 代表童真与快乐,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 婢女: 体现了勤劳与踏实,反映了农村女性的生活状态。
- 鸣机: 代表了农村的劳动生活,展现了农村的繁荣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挑菜儿童”是在做什么?
-
填空题: 诗中“村巷尽鸣机”描绘了____的景象。
-
判断题: 诗中描绘的主要是城市生活。
答案:
- B. 劳作
- 劳动忙碌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关系。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现了田园的美丽和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刘琬怀的《望江南》 vs. 杜甫的《春望》: 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风光与生活,但刘琬怀更侧重于乡村的日常生活,而杜甫则更多表现了时代的变迁与人们的苦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琬怀研究》
- 《江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