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6:01
感事
——陆游
陋巷何须叹一瓢,
朱门能守亦寥寥。
衲衣先世曾调鼎,
野褐家声本珥貂。
若悟死生均露电,
未应富贵胜渔樵。
千年回首俱陈迹,
不向杯中何处消?
这首诗开头问道,陋巷中何必叹息只得到一瓢水,朱门之下的人也不过寥寥无几。曾经身穿僧衣的先辈调和鼎,穿着粗衣的家庭本来就有着显赫的家声。如果能够领悟生死如露水般短暂,那么就不应该认为富贵会胜过渔樵的生活。千年之后回首,所有的辉煌都成了历史,何处能在杯中消磨时光呢?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报国,创作了大量诗词,风格豪放、悲壮,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陆游对国家沦落的痛心和对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遗憾在诗中表露无遗。诗中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世俗富贵的冷静看待,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这首《感事》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陆游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富贵与贫贱、荣耀与平淡之间的关系。诗中通过"陋巷"与"朱门"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思考。尽管身处贫贱之地,诗人仍然认为不必为此而感到自卑,因为即使是朱门之下,能守住的人也寥寥无几。
"衲衣"与"野褐"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然态度。即使是曾经的权贵,最终也难逃历史的无情。诗人通过"若悟死生均露电"引导读者反思生死的真谛,强调财富与地位并不能真正带来内心的安宁。
最后两句“千年回首俱陈迹,不向杯中何处消?”以一种哲学的思考结束,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遗忘。诗人似乎在问,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在短暂的生命中,唯有在杯中消磨时光,才能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了对物质富贵的淡泊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陆游认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最终都逃不过时间的流逝,重要的是心灵的宁静。
诗词测试:
陆游的《感事》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千年回首俱陈迹"这句诗表达了何种情感?
诗中提到的"衲衣"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感事》与王维的《终南山》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探讨了人生的价值。陆游强调了物质的淡泊与生命的无常,而王维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陶醉。两者都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却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