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中秋见月寄子瞻》

时间: 2025-05-20 03:58:34

诗句

西风吹暑天益高,明月耿耿分秋毫。

彭城闭门青嶂合,卧听百步鸣飞涛。

使君携客登燕子,月色着人冷如水。

筵前不设鼓与钟,处处笛声相应起。

浮云卷尽流金丸,戏马台西山郁蟠。

杯中渌酒一时尽,衣上白露三更寒。

扁舟明日浮古汴,回首逡巡陵谷变。

河吞巨野入长淮,城没黄流只三版。

明年筑城城似山,伐木为堤堤更坚。

黄楼未成河已退,空有遗迹令人看。

城头见月应更好,河流深处今生草。

子孙幸免鱼鳖食,歌舞聊宽使君老。

南都従事老更贫,羞见青天月照人。

飞鹤投笼不能出,曾是彭城坐中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3:58:34

原文展示:

中秋见月寄子瞻
作者: 苏辙 〔宋代〕

西风吹暑天益高,
明月耿耿分秋毫。
彭城闭门青嶂合,
卧听百步鸣飞涛。
使君携客登燕子,
月色着人冷如水。
筵前不设鼓与钟,
处处笛声相应起。
浮云卷尽流金丸,
戏马台西山郁蟠。
杯中渌酒一时尽,
衣上白露三更寒。
扁舟明日浮古汴,
回首逡巡陵谷变。
河吞巨野入长淮,
城没黄流只三版。
明年筑城城似山,
伐木为堤堤更坚。
黄楼未成河已退,
空有遗迹令人看。
城头见月应更好,
河流深处今生草。
子孙幸免鱼鳖食,
歌舞聊宽使君老。
南都従事老更贫,
羞见青天月照人。
飞鹤投笼不能出,
曾是彭城坐中客。

白话文翻译:

秋风吹来,炎热的天气更加高涨,明亮的月亮高悬,分割着秋天的细腻。彭城的门关闭,青山环绕,我卧听百步外的飞涛声。使君和客人登上燕子楼,月光洒在身上冷如水。筵席上没有鼓和钟,四处响起笛声相应。浮云卷走了流金般的月亮,戏马台西边的山峦郁郁葱葱。杯中的美酒瞬间喝尽,衣上白露在三更时分显得寒冷。明天我将乘小舟漂浮在古老的汴河上,回首间,陵谷的景色变幻无常。河流吞没了广袤的土地流入长淮,城池在黄河流里仅剩三分之一。明年将要筑城,城池将会如山般巍峨,伐木筑堤,堤防将更加坚固。黄楼尚未建成,河水已退,留下的只是遗迹令人感叹。城头见月应更美好,河流深处如今长满了草。子孙们幸免于鱼鳖的侵食,歌舞欢庆聊以宽慰使君的老年。南都的事务繁忙而我愈显贫困,羞于在明月下见人。飞鹤被困笼中无法飞出,曾是彭城的客人。

注释:

  • 耿耿:明亮、清晰的样子。
  • 彭城:古地名,今江苏徐州。
  • 飞涛:海浪或水流的声音。
  • 燕子楼:指的是燕子楼,古代的楼阁,常用于饮酒作乐。
  • 渌酒:清澈的酒。
  • 黄楼:可能指古代的高楼。
  • 鱼鳖食:指被鱼和鳖所侵蚀或捕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弟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在抒情上有独到之处。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中秋之际,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与个人生活的苦涩。

诗歌鉴赏:

《中秋见月寄子瞻》在情感表达上相当细腻,透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个人心境与时节变化紧密结合。诗中提到的“明月”、“白露”不仅是秋天的象征,更是诗人思念家人的寄托与情感的流露。开篇的“西风吹暑天益高”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晰的秋日场景,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对月的描写愈加细腻,月光的“冷如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寒凉。

在对环境的描绘中,诗人又不失对历史的反思,“明年筑城城似山”直指未来的希望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对家国的关切与责任感。诗的结尾,诗人以“飞鹤投笼不能出”自喻,展现了他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内心的压抑与无奈尽显。

整首诗情感深厚,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时局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充满了人生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吹暑天益高:西风送来凉意,但炎热的天气依然高涨,形成鲜明对比。
  • 明月耿耿分秋毫:明亮的月亮高悬,清晰明亮,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彭城闭门青嶂合:彭城的门关闭,青山环绕,展示了一种宁静的环境。

(此处省略逐句详细解析,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展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喻为“冷如水”,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身处外地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家庭、社会的深切关怀,尤其是在中秋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期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
  • 西风:代表季节的变化与时间的推移。
  • 白露:象征秋天的寒冷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涛”指的是什么? A. 海浪声
    B. 风声
    C. 雨声
    答案:A

  2. “明月耿耿”中的“耿耿”意味着什么? A. 模糊
    B. 明亮
    C. 暗淡
    答案:B

  3.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星星
    B. 竹林
    C. 月亮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水调歌头》 苏轼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是对《中秋见月寄子瞻》的全面解析和背景介绍,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顺和 七夕酒后 十九日 从花市折至华南顾曲二首录一 残腊四首录二 其二 残腊四首录二 感遇 其五 感遇 其四 感遇 其三 感遇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匹夫怀璧 歹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鹿字旁的字 包含革的词语有哪些 药到病除 包耳旁的字有哪些?带包耳的汉字大全 繁体12画的字有哪些?繁体12画汉字大全 贫味 谨终如始 康熙字典五行属土的字大全_属土汉字解析 秃宝盖的字 降挹 三小凤凰 左右两难 风的繁体字怎么写?风的繁体字书写教程 绞丝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远慢 冒践 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