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5:0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5:00:06
《七夕》
作者:王之望 〔宋代〕
西风只繁暑,夜气初宜秋。
所居稍虚豁,得以消我忧。
独眠堂中央,一榻无衾裯。
开轩敞南北,凉飚入翛翛。
是日七月七,三星已西疏。
残云不成雨,缥缈当空浮。
云行忽中断,月彩烂不收。
影落庭树间,枝叶如雕锼。
草根有小虫,微吟作啾啾。
岂复厌喧聒,更觉窗户幽。
我欲终今夕,飞蚊不相谋。
喧我复啮我,驱去嗟无由。
但当我自屏,岂与汝辈仇。
闭门归下帷,蝶梦寻庄周。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之夜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感受到初秋的凉意,居所略显空旷,使他得以忘却忧愁。独自一人躺在堂中,床上没有被褥,窗子开着南北,凉风悠悠地吹入。正值七月七日,三星已经西沉,残云未能化为雨,缥缈在空中飘浮。云彩忽然中断,月光明亮而不收敛。影子落在庭院的树间,枝叶如同雕刻般美丽。草根里有小虫微微吟唱,真是清幽的夜晚。诗人不再厌烦喧嚣,反而感到窗外的幽静。他希望今夜能无蚊虫叮咬,然而却无奈于它们的骚扰。最终,他决定屏蔽外界,闭门归下帷帐,沉浸于蝶梦之中,仿佛回到了庄周的梦境。
“蝶梦”出自《庄子》中的“庄周梦蝶”故事,讲述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自由自在,醒来后却不知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探讨了梦境与现实的关系,象征着生命的虚幻与真实。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抒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七夕》一诗,写于七夕节前后,诗人借此节日表达对秋夜的感悟,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幽远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与人们对自然的向往。
《七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闲适与安详的心态。诗歌开头以“西风只繁暑,夜气初宜秋”引入,描绘了初秋的气息,既有对夏季的告别,又有对秋天的期待。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独自在堂中,体验夜晚的幽静,开窗迎风,凉飚入室,给人以清新之感。
诗中提到的“七月七”不仅是节日的标志,也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诗人通过“三星已西疏”的描写,勾勒出星空的意境,使人联想到传统文化中的爱情故事。同时,诗中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如“影落庭树间,枝叶如雕锼”,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精致与美丽。
在诗的最后,诗人选择屏蔽外界的骚扰,归于内心的宁静,体现了对现实的超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蝶梦寻庄周”暗示着诗人对自由与梦境的向往,表达了对生活本真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平静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寄托。
诗中“西风只繁暑”中的“繁”是什么意思?
“我欲终今夕,飞蚊不相谋”中,诗人希望能怎样?
“蝶梦寻庄周”中的“庄周”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