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徐道士之剡六言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02:11:47

诗句

倦踏长安落叶,闲寻剡曲扁舟。

三十六湾清晓,不知何处逢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11:47

原文展示:

倦踏长安落叶,
闲寻剡曲扁舟。
三十六湾清晓,不知何处逢秋。

白话文翻译:

我在长安的街头走得疲倦,看到满地的落叶;闲暇时光,我去剡溪寻觅那扁舟。三十六湾水面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烁,不知在何处可以遇到秋天的景色。

注释:

  • :疲倦,厌倦。
  • :走,行走。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今西安。
  • 落叶:指秋天树叶纷纷掉落的景象。
  • 闲寻:悠闲地寻找。
  • 剡曲:剡溪的曲折水道,剡溪在今浙江省。
  • 扁舟:小型平底船,适合在溪流中行驶。
  • 三十六湾:剡溪的一个著名景点,共有三十六个弯道,风景如画。
  • 清晓:清晨时分。
  • 逢秋:遇见秋天的景象。

典故解析:

“剡曲”是指剡溪,其水流蜿蜒曲折,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三十六湾”则是剡溪的一部分,因其景色优美而被诗人所歌颂。此诗描绘的场景不仅展现了长安的繁华与剡溪的宁静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1232年-1298年),字公度,号穆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学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描绘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周密晚年,他因官场生涯的种种波折而感到倦怠,开始向往隐居的生活。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逍遥生活的追求,借助剡溪的美丽景色,表达他对人生的沉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倦踏长安落叶”开篇,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厌倦。长安作为繁华的都城,象征着世俗的喧嚣与压力,而“落叶”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转向剡溪,渴望寻找那份宁静与悠闲的生活。在剡溪的“曲”与“湾”中,诗人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尤其是“三十六湾清晓”,不仅展现了清晨的宁静,更隐含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对比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繁华都市的厌倦,另一方面是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诗的结尾“不知何处逢秋”,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既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思考,也暗示了他对人生旅途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踏长安落叶:诗人走在长安街头,感到疲倦,周围的落叶让他心生感慨。
  • 闲寻剡曲扁舟:他在闲暇时分,想去剡溪寻觅那扁舟,意图逃离繁华的喧嚣。
  • 三十六湾清晓:描绘剡溪的美景,清晨的水面波光粼粼,非常宁静。
  • 不知何处逢秋:诗人感到迷惘,不知在哪里才能找到理想中的秋天。

修辞手法:

  • 对比:长安与剡溪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意象:落叶、扁舟、清晓等,构建出诗人心中理想的自然情境。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使其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内心挣扎。

意象分析:

  • 长安:象征繁华与喧嚣。
  • 落叶:暗示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
  • 剡溪:代表自然与宁静。
  • 扁舟:象征逃避世俗纷扰的理想生活。
  • 清晓: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安”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答案:B

  2. 诗人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A. 都市生活
    B. 隐居生活
    C. 旅行生活
    答案:B

  3. “三十六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舟
    B. 剡溪的景点
    C. 一种植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偏向于禅意,而周密的诗则更直露地表现出对逃避现实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赏析》

相关查询

过六和塔前江亭小憩 初冬野兴 新开小室 山行过僧庵不入 上元 秋夕排闷十韵 自闵 戏咏山家食品 醉中怀江湖旧游偶作短歌 秋思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笼烛 三密 楚天云雨 包含贸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羪的词语有哪些 玉字旁的字 雕虫小巧 阜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遍及 躧高躥 图堡 读书君子 提土旁的字 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以自解 黽字旁的字 义开头的成语 雨条烟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