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4:31
丛台歌
作者:贺铸 〔宋代〕
累土三百尺,流火二千年。
人生物数不相待,摧颓故址秋风前。
武灵旧垅今安在,秃树无阴困樵采。
玉箫金镜未销沈,几见耕夫到城卖。
君不见丛台全盛时,绮罗成市游春晖。
一从琱辇闭荒草,萧散行云无复归。
韶魂想像风流在,晴华露蔓犹依稀。
盘纡棘迳撩人衣,禾黍晚成貊貉肥。
层檐碧瓦碎平地,梦作鸳鸯相伴飞。
登临吊古将语谁,城郭人民今是非。
指君看取故时物,南有清流西翠微。
彷徨华表不忍去,岂独辽东丁令威。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人事的无常。诗中提到“累土三百尺,流火二千年”,象征着历史的积淀和时间的流逝;“人生物数不相待”则反映了人生短暂和事物的无常。“摧颓故址秋风前”描绘了昔日繁华的衰落。接着提到的“武灵旧垅今安在”则是在追忆昔日的辉煌,感慨现状的苍凉。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表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思考。
作者介绍:贺铸,字阐之,号秋水,南宋词人,以词作闻名。其词风婉约,情感细腻,擅长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感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英雄的追忆。
《丛台歌》是贺铸对历史的追思与人生的感悟之作。诗的开头通过“累土三百尺”与“流火二千年”两句,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历史的长河中,表明了时间的不可逆转与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以“人生物数不相待”引发思考,无论是人还是物,终究难以长久。诗中对过往繁华的描绘,透出伤感与惋惜。
在诗的后半部分,贺铸通过对比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特别是“登临吊古将语谁”一句,结合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当下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愁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运用了许多鲜明的画面,既有自然的景象,又有历史的遗迹,使得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艺术上,贺铸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对时光的感慨,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流火”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层檐碧瓦”,此意象表现了__。
判断题:诗人对丛台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理解和研究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