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浯溪中兴颂二首》

时间: 2025-04-26 03:21:08

诗句

六等胜如诛独柳,二张纵活亦何颜。

太师死后犹书法,水部刑章托颂间。

最忆海青投乐器,绝怜甄济隐青山。

中兴碑下奸臣惧,天道何尝不好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1:08

原文展示

题浯溪中兴颂二首
作者: 陈容 〔宋代〕

六等胜如诛独柳,
二张纵活亦何颜。
太师死后犹书法,
水部刑章托颂间。
最忆海青投乐器,
绝怜甄济隐青山。
中兴碑下奸臣惧,
天道何尝不好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六等的胜利就如同斩断了独柳,二张的谋略纵然成功又何以自处?太师去世后仍然书写他的法度,水部的刑章在颂扬之中托付。最让我怀念的是海青抛洒乐器,最让我怜惜的是甄济隐于青山之中。中兴碑下奸臣们感到恐惧,天道何尝没有回报的道理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六等: 指六个等级,形容胜利的多样性。
  • : 杀,消灭。
  • 独柳: 形容孤立无援的情况。
  • 太师: 指高官,象征权威。
  • 水部: 古代掌管水利的官署。
  • 刑章: 法律条文。
  • 海青: 可能指代一种乐器,或象征人名。
  • 甄济: 可能是隐士或高人名字。
  • 中兴碑: 纪念中兴之事的碑文。
  • 奸臣: 形容背叛君主的权臣。

典故解析:

  • 二张: 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二位著名人物,象征着权谋和智慧。
  • 海青投乐器: 可能反映了对雅乐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容,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据文献资料显示,他的诗歌多关注社会和政治,风格常带有讽刺意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中期,正值政治动荡、权臣当道的时代,诗人借此表达对奸臣的愤懑,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兴”作为主题,结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六等胜如诛独柳”一句,直指权力斗争的残酷,形象地表达了对权臣的批判。接下来的“二张纵活亦何颜”,则进一步揭示了即便在成功之中,权谋者也难以自处的复杂心理。

“太师死后犹书法”则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水部刑章的提及,更是将法律与道德结合,表明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最忆海青投乐器,绝怜甄济隐青山”两句,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悲怆感受。

最后一联“中兴碑下奸臣惧,天道何尝不好还”,将个人情感上升至社会层面,表达了对历史轮回与因果法则的信仰。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借鉴,展现了诗人对政治道德的深刻思考与理想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等胜如诛独柳: 形容权力斗争的激烈与复杂,胜利的代价往往是孤立无援。
  • 二张纵活亦何颜: 即使成功的权谋者,面对历史的审视,也难以自处。
  • 太师死后犹书法: 法治的延续与重要性,强调太师的影响。
  • 水部刑章托颂间: 法律与道德的结合,表明对社会正义的期待。
  • 最忆海青投乐器: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绝怜甄济隐青山: 对高人隐士的敬仰,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中兴碑下奸臣惧: 讽刺那些奸臣在历史的审判下感到恐惧。
  • 天道何尝不好还: 表达了对天道公正的信仰,强调因果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 使用“六等胜如诛独柳”比喻权力斗争的残酷。
  • 对仗: 整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海青”与“甄济”作为象征,代表了理想与隐逸的生活。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作者对权力斗争的不满,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因果法则的坚信,传达了一种对社会正义和道德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独柳: 孤立无援,象征权力的孤独。
  • 太师: 权威的象征。
  • 乐器: 代表文化与艺术的追求。
  • 青山: 隐逸与自然的象征。
  • 中兴碑: 历史的见证,象征公正与道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六等胜如诛独柳”中“独柳”指的是什么?
    A. 孤立无援
    B. 高大挺拔
    C. 繁茂的树木
    D. 任何树木

  2. 诗中提到的“海青”可能象征什么?
    A. 战争
    B. 隐逸生活
    C. 权力斗争
    D. 学术研究

  3. “中兴碑下奸臣惧”反映了什么样的情绪?
    A. 崇拜
    B. 恐惧
    C. 无奈
    D. 期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直面社会动乱的情感表达。
  • 王维《山居秋暝》:对隐逸生活的美好描绘。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容的《题浯溪中兴颂二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陈容更倾向于历史反思与政治批判,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兴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古诗词名篇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疏山题一览亭梁溪公所书也二首 即事 肃简鲁公挽词四首 其三 秋窗遣兴 其五 平蔡州三首 其一 越蛾曲 横浦桥 丁亥人日往金堂看沱江,用盛元韵 木犀晚来盛开寄吴守 解虎以洗蜡石失脚几绝作此嘲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沙转石 包含鹊的词语有哪些 比肩而事 神兵天将 色字旁的字 披开头的成语 舌字旁的字 樗栎散材 疋字旁的字 楚挽 遭开头的成语 士字旁的字 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声价倍增 奴颜婢膝 同字框的字 坡土 春花秋月 新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