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18
缭枝偃蹇傍岩隈,密叶稄层不露才。
一色浑疑新酿熟,址分端为好诗开。
佳人宜与簪云髻,上客须邀釂玉杯。
只恐王孙归未得,小山招隐故应催。
这首诗描绘了木犀花在岩石旁盛开的场景,枝叶繁茂,密密层层,鲜花的香气似乎是新酿的美酒。诗人认为这花应该和美丽的女子一起簪在发髻上,而来访的朋友则应该举杯共饮,畅谈诗歌。然而,诗人担心王孙(指文人或高贵之人)未能归来,因此小山的隐居之地似乎也在催促着他。
作者介绍:虞俦,生于宋代,江南人,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富含情趣,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秋季的傍晚,诗人漫步于山间,看到木犀花的盛开,思绪万千,便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木犀花的盛开为切入点,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开篇的“缭枝偃蹇傍岩隈”,描绘了木犀花生长的环境,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山岩之中。接下来,诗人以“新酿熟”这一生动的比喻,形容木犀花的香气浓烈如同新酿的美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
诗中提到“佳人宜与簪云髻”,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这种生活的雅趣与闲适感,仿佛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惬意。
然而,诗的尾声却隐含了一丝忧虑,“只恐王孙归未得”表达了对友人未归的思念,增添了一层情感的复杂性。整首诗在描绘美好景象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惋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丰富而细腻。
诗词测试:
诗中“缭枝偃蹇”是指什么?
诗人希望与谁共饮?
“只恐王孙归未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虞俦的《木犀晚来盛开寄吴守》更注重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体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