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2:3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2:39:28
陆沈百世师,寄食鲁柳下。我今见诸孙,风味窥大雅。大雅久不作,图王忽成霸。伟哉居移气,兰鲍在所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后代学子的期许。诗中提到“陆沈百世师”意味着有许多优秀的师长曾在此地传授知识,而“寄食鲁柳下”则描绘了一个读书人栖居于柳树下的宁静场景。诗人见到后辈学子,感受到他们的风采与气质,仿佛窥见了大雅之风的回归。诗中提到“大雅久不作”,反映出对文化衰退的忧虑,而“图王忽成霸”则寓意着有志之士的崛起和势力的变化。最后“伟哉居移气,兰鲍在所化”表达了对环境及人际关系对气质塑造的深刻思考。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他以豪放、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诗词、散文和书法。黄庭坚的诗作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文化复兴的阶段。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后辈的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学术的重视与对人才的渴求。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对当代学子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学术的独特理解与深切期盼。诗的开头,“陆沈百世师,寄食鲁柳下”,不仅描绘了一个书香门第的氛围,也蕴含了对历史传承的敬仰。诗中提到的“大雅”,不仅是对文化的追求,也是对理想人格的渴望。
“风味窥大雅”一句,展现了后辈学子的希望与潜力,仿佛在传达一种对未来的寄托。诗的最后两句“伟哉居移气,兰鲍在所化”更是一种哲学思考,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在文化中成长与变化。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对传统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文化视野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后辈的期待,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传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鲁柳”是指哪个地方的柳树?
“大雅久不作”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伟哉居移气”中的“气”指的是什么?
对比黄庭坚与陶渊明的作品,二人都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切思考,但黄庭坚更加强调对后代的期望与文化传承,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