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圆通院白衣阁》

时间: 2025-05-12 23:18:32

诗句

一根反本六根同,古佛传家有此风。

满目红蕖参翠盖,不唯门里获圆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3:18:32

原文展示:

一根反本六根同,
古佛传家有此风。
满目红蕖参翠盖,
不唯门里获圆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根本的道理,所谓的“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其实是同一个本质。古代佛教传承中,有这样一种风尚。眼前满是红色的荷花和翠绿的叶子,不仅仅是在门内获得了圆满的通达。

注释:

  • :指的是“根本”或“本源”,在佛教中常指人心或本性。
  • 反本:返回本源,寻求内心的真实。
  • 六根:指的是人的六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意)。
  • 古佛:指古代的佛陀,象征着智慧和传承。
  • 圆通:佛教用语,指通达无碍,达到理想的境界。
  • 红蕖:指红色的荷花,象征着美好与清净。
  • 参翠盖:指翠绿色的荷叶,与荷花形成对比。

典故解析:

“古佛传家”意指佛教的思想和智慧是代代相传的,强调传统的价值。诗中提到的“满目红蕖”,与“圆通”相结合,表达了在自然美景中,体会到的内心的宁静与通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淳夫,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代表作有《踏莎行》《鹊桥仙》等。他的词风婉约,情感细腻,常常反映个人的感受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秦观游览圆通院时写的,表达了他对佛教哲理的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悟。诗中体现了他对人生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圆通院白衣阁》在形式上简洁,意境却深远。通过“反本”和“六根”,诗人引导读者关注内心的本质与外界的联系,反映了佛教对人生的深刻见解。自然景象的描写,如“红蕖”和“翠盖”,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象征着人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诗人在描绘外在美的同时,实际上是在引导人们关注内心,探寻自我。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平和、超脱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根反本六根同:在此句中,诗人强调内心的本质是统一的,六根感官虽然各自不同,但根本上是同一的意识。
  • 古佛传家有此风:古代佛教传承中有这样的风尚,强调回归自我,寻求内心的宁静。
  • 满目红蕖参翠盖:描绘了眼前的美丽景象,红色的荷花和绿色的荷叶,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不唯门里获圆通:不仅仅是在门内获得心灵的圆满,更是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内心的通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红蕖”与“翠盖”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对比:荷花与荷叶的色彩对比,突出自然的美,象征内心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内心的真理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强调超越物质的感官享受,追求内在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蕖:象征着美好和纯洁,也可能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美丽。
  • 翠盖: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六根”指的是哪六种感官?

    • A) 眼、耳、鼻、舌、身、意
    • B) 头、手、脚、心、肺、肝
    • C) 眼、耳、嘴、心、脑、灵魂
  2. 诗中提到的“红蕖”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财富与权力
    • C) 哲学的思考
  3. “圆通”在佛教中指的是什么?

    • A) 财富
    • B) 通达无碍
    • C) 长寿

答案:1-A;2-A;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秦观与苏轼:两位诗人都有着细腻的情感表达,但秦观更侧重于内心的哲理思考,而苏轼则在自然与人生的对照中展现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夜坐 题胡季亨观生亭二首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和谢石湖先生寄二诗韵二首 岸树二首 三月二十六殿试进士待罪集英殿门二首 其一 送刘北秀二首 过淮阴县题韩信庙前用唐律后用进退格 其二 晓坐荷桥四首 五月十六夜,病中无聊,起来步月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溪滩 赤盐 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广字头的字 辰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条分缕晰 情死 三言五语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眈眈虎视 达人雅志 语简意赅 辵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