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2:2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2:23:15
奉送真歇禅师往住阿育山兼简黄檗云峰诸老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时流罕识真,特立取众忌。
不有明眼人,谁止万口沸。
古今冠盖场,毁誉固一致。
胡为空门中,生灭亦滋炽。
更怜晚学徒,遍参反谀媚。
妄将宗派分,未必尽师志。
要是鹰犬姿,乃出蛇鼠计。
堂堂真歇师,的的示大意。
所向古道场,衲子悉倾至。
往年入吴闽,宴坐走檀施。
继踵几尊宿,建立各超诣。
南方祖令行,山川久增气。
乃知群魔怖,不乐佛住世。
休歇云卧庵,谤焰息氛翳。
欻然天门开,黄纸书广利。
万态复现前,颇似厌权势。
去来初何心,缘感本自契。
悯茲象众衰,愿力救深弊。
维师法梁栋,世道贵相济。
露风吹海云,瘴岭发岩桂。
欲挽衣裓留,意已万里外。
我老卜后期,夜话炯不寐。
时下的人们很少能识别真正的高人,特立独行的人常常遭受众人的嫉妒。如果没有明眼人,谁来阻止那些众口铄金的议论?古今的名流聚集的地方,毁谤与赞美本就如影随形。为何在空门之中,生与灭的争论反而愈演愈烈?更让我怜惜的是那些晚学的弟子,遍处参学却反而迎合谄媚。妄想着将宗派分出高低,未必能了解师长的本意。如果是鹰犬般的姿态,必然会用蛇鼠的计谋。堂堂的真歇师,以真切的教义指引众人。所到之处,古道场的僧人们都倾心而至。往年我曾游历吴闽,宴坐于檀香施主的家中。相继而来的几位尊者,建立了各自的超脱境界。南方的祖师令行如风,山川气韵久增。这样一来,众魔便感到恐惧,不愿意看见佛法在世间存在。倘若能在云卧庵静修,谤言的火焰便会熄灭,氛围也会清净。忽然间,天门大开,黄纸上书写着广利的愿望。万千变化在眼前重现,似乎对权力与地位感到厌倦。来去之间本无他心,只因感应本就契合。怜悯这些众生的衰弱,希望通过大愿来拯救深重的弊端。唯有师长如梁栋般坚固,世道才会重视互助。露风吹拂海上的云,瘴岭上岩石间的桂花也绽放。想要挽留他,然而意念早已在万里之外。我已老去,卜算我的后期,夜里与人畅谈却无法入眠。
张元干,字子干,号子云,北宋时期的诗人,出身于文人家庭,擅长诗词,尤以古诗见长。张元干一生致力于佛教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强调内心的修行与社会责任。
此诗作于张元干送别真歇禅师之际,兼有对黄檗云峰诸老的问候,表达了对宗教修行的深思与对时世风气的忧虑,意在呼唤人们重视真正的智慧与修行,而非表面的名声与权势。
张元干的《奉送真歇禅师往住阿育山兼简黄檗云峰诸老》一诗,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宗教真谛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思。诗中开篇即指出当下众人对真正修行者的无知与嫉妒,折射出一种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作者对那些表面上追求佛法而实则迎合谄媚的晚学徒感到惋惜,表现出对佛教真正精神的渴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张元干通过对南方祖师的赞颂,强调了修行者带来的气韵与影响,表达出对佛法在世间存在的珍视与向往。诗中描绘的“天门开”、“黄纸书广利”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对现状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在修辞上运用了对仗、排比等手法,使得诗句更加铿锵有力。尤其在表达对真理与权力的对立时,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通过张扬真理与智慧的声音,诗人寄托了对社会的关切与对人心的期盼,激励后人追寻真正的内涵与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对真正佛法的追求、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对众生命运的关怀,强调了智慧与修行的重要性。
张元干的《奉送真歇禅师》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倘若能在云卧庵静修”中的“云卧庵”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南方祖”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