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琵琶》

时间: 2025-04-26 20:34:35

诗句

学语胡儿撼玉玲,甘州破里最星星。

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4:35

原文展示:

学语胡儿撼玉玲,甘州破里最星星。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白话文翻译:

我学着胡人的声音,摇晃着像玉玲一样的乐器,甘州城破时,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使君自己常常感到烦恼,无法抽出时间夜夜聆听。

注释:

  • 学语:学习说话,指模仿。
  • 胡儿:指胡人,古代北方民族,常用来指代边疆的少数民族。
  • :摇动,摇晃。
  • 玉玲:指玉制的铃铛,借以形容清脆悦耳的声音。
  • 甘州:古代地名,今甘肃省一带,因战乱而破灭。
  • 使君:指使者或官员,这里可能是指诗中的某位朋友或上司。
  • 自恨:自己感到遗憾或痛苦。
  • 常多事:经常有事情,形容繁忙。

典故解析:

甘州是唐代的一个重要城池,历史上曾多次被战争摧毁。诗中提到的“甘州破里”,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面。胡人不仅是边疆民族,也象征着战乱与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字和之,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元稹的诗歌风格清新流畅,擅长咏物抒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盛世之后,社会动荡,战争频繁,诗人通过描绘苦恼的心情,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开头部分,诗人模仿胡人的声音,生动描绘了当时战乱中的场景,带有一种悲凉的美感。紧接着,提到“甘州破里最星星”,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使得诗作具有了更深层的意味。

“使君自恨常多事”,这句道出官员因繁忙而无法享受生活的无奈,诗人将个人的悲苦与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反映出那个动荡时代人们的共同心声。整首诗在描写中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示了元稹对社会的关心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学语胡儿撼玉玲”:模仿胡人的声音,清脆动听,带有一种异域风情。
    • “甘州破里最星星”:描绘战争背景下的星空,暗示战争带来的悲伤。
    • “使君自恨常多事”:表达对繁忙生活的无奈与烦恼。
    • “不得工夫夜夜听”:指无法静下心来享受音乐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把胡人的声音比作摇晃的玉玲,突显声音的清脆悦耳。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此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动荡时期人们的共同心理。

意象分析:

  • 胡儿:象征着边疆民族与动荡不安的历史。
  • 玉玲:象征着美好与清脆的音乐,代表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星星:象征着希望与宁静,但在战乱中显得格外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甘州破里”是指什么?

    • A. 和平生活
    • B. 战乱背景
    • C. 乡村生活
  2. “使君自恨常多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繁忙的无奈
    •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琵琶行》与《琵琶》均以琵琶为主题,但《琵琶行》更侧重于音乐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而元稹的《琵琶》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的苦恼。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文集》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九日沣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 拟古诗十二首 其二 答秦十四校书(秦系) 善福精舍秋夜迟诸君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郊园闻蝉,寄诸弟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 赠丘员外二首 闲居赠友 郡斋卧疾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隹字旁的字 包含骁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夺的成语 无解 病字头的字 饱德 遵养时晦 伴哥 金字旁的字 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引茶 待价而沽 朝开头的成语 轻事重报 业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索垢吹瘢 连更晓夜 郝隆晒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