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20:5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0:55:00
恼春心更无寻觅,
猜遍朝朝行止。
觉到处相逢难避。
幻作千般明媚。
晕柳生颦,
扶花欲笑,
看似愁还喜。
惊骤落出杏村帘,
过客断魂,
偏在斜阳流水。
飘几多楼台粉雾,
赚得蝶情全坠。
静选绿阴,
悠然古梦,
伴著娇莺睡。
日渐长怎遣,
随人卧也又起。
听一声啼鹃烛外,
暗想黄昏垂泪。
去尽燕鸿,
山河无限,
事远将天比。
忆汉宫不见,
依稀画图人丽。
春天的烦恼心情更加无法寻觅,我猜测每天的来去。感觉到处的相遇都难以避免,幻化成千般的明媚。柳树摇晃生出皱眉,花儿似乎在微笑,看上去愁绪与欢喜交织。惊慌地从杏村的帘子后落出,路过的行人断魂,偏偏在斜阳下的流水边。飘扬着多少楼台的粉雾,吸引得蝴蝶情思全然坠落。宁静地选择绿荫,悠然入梦,伴着娇莺沉睡。日渐变长怎么安排,随人卧去又起。听到一声啼叫的杜鹃在烛外,暗自想起黄昏时的泪水。燕子和鸿雁都已去尽,山河依旧无穷,事情遥远似天际。怀念汉宫的景象再也看不见,依稀记得那画图中人是多么美丽。
陈洵,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著称,风格受到李白、杜甫等古典诗人的影响。
《十二时》写于春夏之交,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抒发对春天的迷恋和烦恼,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与人生的思考。
《十二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诗人在春天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一种复杂的情绪。诗的开头便以“恼春心”引入,显示出春天的美好与烦恼交织。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却让人感到无尽的思虑和愁苦。诗中通过“猜遍朝朝行止”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忧虑,仿佛每次的相遇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情感。
诗中多次运用意象,如“晕柳生颦”和“扶花欲笑”,展现了花柳间的柔情与忧愁。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映射出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复杂。此外,“惊骤落出杏村帘”一语,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令人感到一阵惆怅。
整首诗在描写春光明媚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与感伤。结尾处提到的“忆汉宫不见”,则是对古典美好事物的怀念,唤起了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使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探讨了春天带来的美好与烦恼,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十二时》的作者是谁?
诗中“晕柳生颦”在表达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汉宫”象征什么?
《春望》与《十二时》均表现了对春天的感受,但《春望》更多地体现了对国事的忧虑,而《十二时》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