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2:55
绵濛二月如酥雨,做出销魂天气。
更独客冷清清地。拚只向红篝倚。
灯灺香焦,天寒酒醒,往事难提起。
想那日元夜迷藏,禊日秋千,人在绿杨丝里。
更当初戟门嬉戏。一部烟花轶记。
帘畔分钗,屏间惜曲,无限恹恹意。
便海棠月上,夜深谁放花睡。
奈几年飘零羁旅,已隔千山万水。
昨岁铜街,记曾一见,隐隐卓金车子。
恰柳花如梦,又早香输过矣。
二月的细雨如同酥油般温柔,令人沉醉。
我独自一人感到冷清,只能倚靠着红色的篝火。
灯光微弱,香气渐散,寒夜酒醒,往事难以提起。
想起那年元宵夜的迷藏,春天的秋千,
人们在绿杨树下嬉戏,那时的欢乐。
更不用说当初在戟门前的嬉戏,
那是一段烟花般的记忆。
帘子旁分钗,屏风间惜曲,内心无尽的惆怅。
即便海棠花在月光下绽放,深夜谁在酣睡?
几年来的漂泊与羁旅,已隔千山万水。
去年在铜街,记得曾经见过的隐隐车影,
恰似柳花如梦,香气早已飘散。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0-1680),清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字廷璋,号半山。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中的瞬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作者流亡生涯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个人无奈与思乡情怀。
《十二时 偶忆》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回忆的诗。开篇以“绵濛二月如酥雨”引入,描绘了一个细雨绵绵的春日,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人以独自一人感到冷清的心境,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诗中多次提到元夜与秋千,勾勒出青春的欢乐与无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的情感逐渐加深,往事难以提起,仿佛在喧嚣的现实中找不到当初的自我。
灯光微弱,香气散去,象征着美好记忆的逝去。诗人对过去的眷恋与现实的失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最后,诗人总结经历的漂泊与孤独,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与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逐句解析: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的描绘与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流露出对青春的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测试:
诗中“绵濛二月如酥雨”所描绘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诗人对往事的态度是?
A. 轻松
B. 怀念
C. 忘却
D. 逃避
诗中“往事难提起”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而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有相通之处,但表达方式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