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十二时 遂昌道中》

时间: 2025-05-20 05:50:30

诗句

怅迢迢、千山万壑,竹杖芒鞋轻度。

满面上、蛮烟瘴雨。

不觉沉沉天暮。

村店茅檐,朦胧淡月,照梦儿归去。

又却被、无赖村鸡,未晓唤回,依旧草床孤旅。

天渐明、朝炊才罢,又走羊肠歧路。

行李半肩,萧条书剑,尽染枝头露。

过岭来倦矣,危亭且自少住。

怪竹筐、携来焦饭,簌簌万千沙土。

手掬寒泉,坐餐林下,不辨甘和苦。

劝行人且饱,前途未知谁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5:50:30

原文展示:

怅迢迢千山万壑,竹杖芒鞋轻度。
满面上蛮烟瘴雨。不觉沉沉天暮。
村店茅檐,朦胧淡月,照梦儿归去。
又却被无赖村鸡,未晓唤回,依旧草床孤旅。
天渐明朝炊才罢,又走羊肠歧路。
行李半肩,萧条书剑,尽染枝头露。
过岭来倦矣,危亭且自少住。
怪竹筐携来焦饭,簌簌万千沙土。
手掬寒泉,坐餐林下,不辨甘和苦。
劝行人且饱,前途未知谁主。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千山万壑间,我独自踏着竹杖,穿着草鞋,轻松而行。满脸都是浓重的烟雾和瘴气,不知不觉天色已渐渐暗沉。村里的小店,茅檐下朦胧的淡月光照着我,似乎在引导我回家。然而却被无情的村鸡叫醒,天未亮我就被唤回,依旧在孤独的草床上。待到天亮,才开始做早饭,又要走上羊肠小路。背上的行李已经半肩,书剑萧条,沾染了树头的露水。走过山岭,我已经疲惫不堪,只得在危亭短暂歇息。奇怪的是,竹筐里带来的焦饭,满是沙土。用手捧起寒泉,坐在林下用餐,却分不清是甜是苦。劝行人先吃饱,前方的路途未知,谁能够主宰?

注释:

  • : 伤感、惆怅。
  • 迢迢: 形容路途遥远。
  • 芒鞋: 草鞋,轻便的鞋子。
  • 蛮烟瘴雨: 指的是潮湿和瘴气,常见于南方地区。
  • 晨炊: 早晨做饭。
  • 羊肠歧路: 指狭窄而曲折的小路。
  • 簌簌: 形容沙土的声音。
  • 寒泉: 冷泉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生平较为隐秘,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风景与人事变化。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游历途中,表达了诗人在艰难旅程中的感悟与反思。诗中流露出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乡村生活的亲切与怀念。

诗歌鉴赏:

《十二时 遂昌道中》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诗人旅途心境的作品。诗中,诗人用“怅迢迢千山万壑”开启了对旅途的思索,浓厚的情感与自然景色交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竹杖芒鞋轻度”则展示了诗人轻松的旅行状态,但随即而来的“满面上蛮烟瘴雨”却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困苦。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描绘了一个个片段,既有乡村的宁静与温馨,也有对孤独的感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虽已身处山水之间,然而“怪竹筐携来焦饭,簌簌万千沙土”的描写则显露了生活的琐碎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不满与困惑。最后几句以“劝行人且饱,前途未知谁主”结束,既是对自己旅途的告诫,也是对他人的劝勉,蕴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怅迢迢千山万壑: 开头以“怅”字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心情,千山万壑的描写则突显了旅途的遥远。
  • 竹杖芒鞋轻度: 通过竹杖和草鞋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轻松与自在。
  • 满面上蛮烟瘴雨: 突然转入对环境的描写,强调了旅途的艰难与不适。
  • 不觉沉沉天暮: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暗,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旅途的沉重。

修辞手法:

  • 对仗: “村店茅檐,朦胧淡月”使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 “手掬寒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 拟人: “未晓唤回”,将村鸡拟人化,使得画面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孤独,深刻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人既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人世无常的敏感,最终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杖、芒鞋: 代表旅行的工具,象征着轻松与自由。
  • 蛮烟瘴雨: 体现了旅途的艰难与自然的险恶。
  • 淡月: 代表乡愁与宁静的氛围。
  • 寒泉: 象征纯净与自然的生命之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什么工具来旅行?
    A. 马车
    B. 竹杖
    C. 渔船

  2. 诗中提到的“蛮烟瘴雨”是指什么?
    A. 雪
    B. 烟雾和瘴气
    C. 风

  3. 诗的最后一句“前途未知谁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确定性
    B. 无奈与迷茫
    C. 愉悦与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与俞士彪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杜甫的诗更具悲悯情怀,反映出对社会的关心;而俞士彪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诗词选》
  2. 《清代诗人研究》
  3. 相关论文和评论文章。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 闻早蝉 送李山人归山 题自然观 惊雪 踏莎行 菊花便面 蝶恋花 春暮有作 长相思 风雨归渔图 贺新郎 贺得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字旁的字 纲纪废弛 心神恍惚 欋疏 示字旁的字 引火 辰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同恶相救 羊字旁的字 广谋从众 鉴结尾的成语 龙字旁的字 平听 心头刺,眼中疔 隽德 痛饮黄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