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梦纷纭》

时间: 2025-05-10 10:48:04

诗句

烛花半作紫芝开,诗兴频遭白雨催。

只有睡时愁可遣,春愁又向梦中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48:04

原文展示:

烛花半作紫芝开,诗兴频遭白雨催。
只有睡时愁可遣,春愁又向梦中来。

白话文翻译:

蜡烛的花蕊半开如紫芝,诗兴总是被细雨所催促。
唯有在梦中才能消解心中的愁绪,春天的愁苦又在梦中悄然回归。

注释:

  • 烛花:指蜡烛的花样,形容烛光的照耀。
  • 紫芝:一种珍贵的植物,常用来象征美好。
  • 白雨:指细雨,常用来形容春天的雨。
  • 愁可遣:愁苦可以得到释放。
  • 春愁:春天带来的忧愁,常因春天的变幻而生。

典故解析:

“春愁”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常常与春天的美好景象形成对比,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春天的气息本应令人愉悦,但诗人却在其中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忧愁,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其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春天成为了他情感抒发的载体。

诗歌鉴赏:

《春梦纷纭》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的“烛花半作紫芝开”,以烛光的明亮映衬出春天的温暖,然而“诗兴频遭白雨催”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春天的雨水不仅滋润了大地,也催促着诗人的思绪,令他难以静下心来。这里的“白雨”不仅是自然的天气,也是诗人心中愁绪的象征。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只有睡时愁可遣,春愁又向梦中来”中达到高潮,表达出诗人对愁苦的无奈与逃避。梦境成为了诗人暂时的避难所,但春愁依旧在梦中纠缠着他,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中无可奈何的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烛花半作紫芝开:蜡烛光亮如紫芝花般绚丽,暗示着春夜的美好。
    • 诗兴频遭白雨催:诗人的灵感总是被细雨所打扰,表现出对创作的无奈。
    • 只有睡时愁可遣:只有在梦中才能暂时放下心中的愁苦。
    • 春愁又向梦中来:春天的愁苦依旧在梦中复现,无法摆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烛光比作紫芝,增添了诗意。
    • 拟人:细雨像是在催促诗人的思绪,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无奈,虽然春天带来美好,但同时也带来了愁苦,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更具层次感。

意象分析:

  • 烛花: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同时也代表着短暂与易逝。
  • 紫芝:象征着美好与珍贵,暗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白雨:象征着温柔与忧愁,表现出春天的双重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雨”指的是什么? A. 大雨
    B. 细雨
    C. 雪
    D. 阴云

  2. 诗中提到的“紫芝”象征着什么? A. 美好
    B. 贫困
    C. 战争
    D. 疾病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春梦纷纭》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都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但杨万里的作品更多地倾向于抒发个人内心的愁苦,而李白则展现了春夜的欢愉与友谊。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诗人内心的不同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红林檎近 伤情怨 诉衷情 夜游宫 夜游宫 点绛唇 花犯(桃花) 玉烛新(梨花) 大酺 倒犯(蓝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略地侵城 笔头生花 宿篆 走字旁的字 阴魂幡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霞服 包含碴的词语有哪些 革字旁的字 狂风怒吼 来者勿拒 片席 殳字旁的字 成何世界 丶字旁的字 移孝为忠 竹字头的字 包含稀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