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6:34
题新安国寺
作者: 李洞 〔唐代〕
佛亦遇艰难,重兴叠废坛。
偃松枝旧折,画竹粉新干。
开讲宫娃听,抛生禁鸟餐。
钟声入帝梦,天竺化长安。
这首诗表达了佛教在历史上遭遇的艰难与变迁。即使是佛教也经历了困境,旧寺庙的重建和废弃交替进行。松树的枝条被风折断,画竹的粉色新干替代了旧的痕迹。修士们在寺中讲经,宫女们静静倾听,而被禁锢的鸟儿则只能抛弃生机,成为餐桌上的食物。寺庙的钟声飘入皇帝的梦中,仿佛把天竺的景象化作了长安。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出佛教文化的影响,且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
这首诗作于新安国寺,反映了唐代佛教的兴衰与变迁,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李洞的《题新安国寺》通过对寺庙重建与废弃的描绘,反映了佛教在中国历史中的艰难历程。诗中“佛亦遇艰难”一句,开篇便点明了主题,暗示着宗教的脆弱与现实的残酷。接着,诗人通过“偃松枝旧折,画竹粉新干”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衰败与新生,展现了历史的轮回与无常。
“开讲宫娃听,抛生禁鸟餐”则通过对比,表现出人们在宗教与世俗生活中的选择与牺牲。宫女的倾听与禁鸟的命运形成鲜明对照,既显现了对佛法的向往,也揭示了生活的苦涩。最后“钟声入帝梦,天竺化长安”一句,既是对佛教影响力的肯定,也暗示着文化的交融。钟声在梦中响起,象征着宁静的宗教信仰与繁华的世俗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佛教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与哲理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的历史与文化的反思,揭示了人类在追求信仰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表现出一种对无常的感慨与思考,情感基调既有悲伤又带着希望。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天竺”指的是哪国?
“抛生禁鸟餐”中,禁鸟的命运是?
以上内容为对《题新安国寺》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