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怀》

时间: 2025-05-06 19:56:39

诗句

大河以北近京畿,昨岁荒凉客解衣。

疲骑穿城白昼静,春林巢鸟路人稀。

黄沙古道吹风雪,蔓草寒庐闭棘扉。

汉帝于今尊卜式,柏梁应笑露台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56:39

秋怀

作者: 刘子壮 〔清代〕

原文展示:

大河以北近京畿,昨岁荒凉客解衣。
疲骑穿城白昼静,春林巢鸟路人稀。
黄沙古道吹风雪,蔓草寒庐闭棘扉。
汉帝于今尊卜式,柏梁应笑露台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感怀。诗的开头提到大河以北的地区靠近京城,过去一年因为荒凉而使得旅人不得不解开衣服,感受到寒冷。接着描写了白天穿越城市的疲惫骑士,身边的人少得可怜,春天的树林里鸟儿的巢也显得稀少。接下来讲到古道上黄沙飞舞,风雪交加,杂草丛生的小屋被荆棘封闭。最后一句提到汉朝的帝王至今仍然尊崇卜式的道理,柏梁台上也许会因这些变化而感到可笑。

注释:

  • 京畿: 指的是京城周边的地区。
  • 解衣: 释义为旅人因寒冷而解开衣服,生动表现出艰苦的环境。
  • 疲骑: 疲惫的骑士,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辛苦。
  • 路人稀: 路上的行人稀少,反映出凋零的景象。
  • 黄沙古道: 描述了古老道路的荒凉,黄沙飞扬。
  • 蔓草寒庐: 形容小屋被杂草覆盖,透出一种荒凉感。
  • 汉帝: 指汉朝的皇帝,象征历史的变迁。

典故解析:

  • 卜式: 指的是古代占卜的一种方式,象征着对未来的预知与掌控。
  • 柏梁: 柏梁台是汉代的一个著名台阁,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如今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壮,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诗作多以写景抒怀为主,常常融入历史和个人感悟。

创作背景:

《秋怀》创作于清代的动荡时期,作者在这个时点上感受到国破家亡的悲怆,借景抒情,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大河以北近京畿”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地理上的亲近感,这里不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对国家的眷恋。诗中“昨岁荒凉客解衣”一句,生动地传达了旅者在荒凉时刻的艰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关注。

接下来的“疲骑穿城白昼静”则通过疲惫的骑士与静谧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孤独感。春林中的鸟巢稀少,象征着生机的缺失,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沉重。接着,作者形象地描绘了古道的黄沙和寒舍的情景,进一步加强了环境的恶劣与荒凉的气氛。

最后一句的“汉帝于今尊卜式”则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汉代与当下,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往昔的怀念。整首诗气韵悠长,意境深远,传递出一种无奈而又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河以北近京畿: 表示地理位置,诗人所处的环境。
  2. 昨岁荒凉客解衣: 表达了去年的荒凉和艰苦。
  3. 疲骑穿城白昼静: 描绘了骑士的疲惫和城市的宁静,形成对比。
  4. 春林巢鸟路人稀: 说明春天的生机和人迹稀少。
  5. 黄沙古道吹风雪: 形象展现出古道的荒凉和恶劣天气。
  6. 蔓草寒庐闭棘扉: 形容小屋被杂草覆盖,封闭的感觉。
  7. 汉帝于今尊卜式: 引用历史,表现对过去的缅怀。
  8. 柏梁应笑露台非: 以柏梁台为喻,表现对历史的嘲讽与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疲骑”和“路人稀”。
  • 比喻: 用“黄沙古道”比喻历史的沉重与荒凉。
  • 拟人: 通过“柏梁应笑”赋予历史以感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以自然为背景,反映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揭示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河: 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时间的流逝。
  • 骑士: 代表着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体,表达了孤独与无助。
  • 古道: 象征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沉重感。
  • 寒庐: 代表着生活的艰辛和对温暖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疲骑”指的是什么?
    A. 疲惫的骑士
    B. 疲惫的马
    C. 疲惫的旅客

  2. “春林巢鸟路人稀”中的“稀”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寂寞
    C. 欢快

  3. 诗中提到的“汉帝”是指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唐朝
    B. 宋朝
    C. 汉朝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 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宁静与自然之美,而《秋怀》则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感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两首诗都提到秋天的萧瑟,但《秋怀》更倾向于社会的思考与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宿田家 题李别驾壁 送蔡山人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哭裴少府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 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 送杨山人归嵩阳 古歌行 赠别晋三处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排空 乚字旁的字 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鄙于不屑 几字旁的字 硬道理 蛙鸣鼓吹 秃头 竖心旁的字 雨打梨花 不赞一词 包含岌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今夕有酒今夕醉 大斧劈 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