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4:38
舟中望栖霞山
作者:陶澍 〔清代〕
栖霞如丽人,秀质何葱茜。
掩袂大江隈,可望不可见。
飘飘云气深,暧暧树阴转。
舟行烟望遥,时复露一面。
上有最高峰,矗起旁无援。
慨想登峰人,俯视浮云变。
何当御天风,从之泠然善。
栖霞山宛如一位美丽的女子,秀丽的容貌令人心醉。
她的身影隐藏在大江的曲折处,虽然可以远远眺望,但却难以看清。
云雾缭绕,深邃无比,阳光透过树影轻轻摇曳。
小舟在烟雾中缓缓航行,不时能看到山的一角。
山峰高耸,独立无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它的壮丽。
我感慨如果能登上这座高峰,俯视浮云的变幻。
何时能驾驭天风,随之自由而行呢?
陶澍(1799年-1869年),字子华,号峨冈,清代诗人,曾任职于江苏、浙江等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舟中望栖霞山》创作于陶澍游览栖霞山时,诗人借助舟中之景,抒发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表现出一种对高峰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舟中望栖霞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的诗作,诗人在舟中观望栖霞山,以“丽人”来比喻山的秀美,生动而形象。整首诗描绘了一个朦胧而神秘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无限遐想。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的美丽与神秘,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其次,诗中运用“舟行烟望遥”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沉思,传达出一种轻灵的心境。尤其是“慨想登峰人,俯视浮云变”一句,体现了诗人对高峰的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折射出文人对理想人生的憧憬。
最后,结尾的“何当御天风,从之泠然善”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以栖霞山为中心,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由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栖霞山被比喻为哪种形象?
A. 美丽的女子
B. 高大的山
C. 繁茂的树木
诗中提到的“舟行烟望遥”指的是什么?
A. 船只在雾中航行
B. 远望山的景象
C. 船只在岸边停靠
“何当御天风”表达了什么愿望?
A. 渴望成功
B. 渴望自由
C. 渴望财富
以上两首作品在意境和情感上与《舟中望栖霞山》相似,均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