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09:4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40:07
风乍起,潮涨月平沙。
今夜细怜江上月,
几时同折月中花。
恨在水之涯。
风忽然起,潮水上涨,月光照在平坦的沙滩上。
今晚我细细怜惜江上的月亮,
不知道何时才能和你一起折下月中盛开的花。
心中的恨意在水的尽头。
"月中花"可以理解为月亮下的花朵,象征着美好而难以触及的事物,常用来表达对理想或爱情的追求与渴望。
梁三苏,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浓厚的抒情和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思念之际,反映了他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渗透着个人情感的抒发。
《忆江南七章 其六》是梁三苏在描写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时,展现出他独特的诗意。全诗以“风乍起”开篇,描绘出了一幅江南夜晚的图景:微风拂面,潮水上涨,月光洒在沙滩上,显得宁静而又美丽。诗中使用了“细怜”一词,传达出诗人对江上月色的怜爱之情,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力。
“几时同折月中花”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心中所爱之人共同享受美好生活的期盼,寄寓着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憧憬。最后一句“恨在水之涯”,则将情感推向了高潮,恨意不仅是对距离的叹息,更是对无法相聚的深切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情的思索,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风乍起,潮涨月平沙:
今夜细怜江上月:
几时同折月中花:
恨在水之涯: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美丽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无法相聚的无奈与遗憾,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乍”字的意思是:
A. 突然
B. 轻轻
C. 深深
“几时同折月中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大自然的赞美
“恨在水之涯”中的“恨”字可以理解为:
A. 喜欢
B. 伤感
C. 愤怒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梁三苏的《忆江南七章 其六》更倾向于描绘江南特有的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两首诗都运用了月亮作为意象,但情感的基调有所不同,梁三苏更侧重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充满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