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7:20
送王察推缜之邓州
作者:梅尧臣 〔宋代〕
昔向南阳忆洛阳,
秋橙初熟半林黄。
车过白水沙痕阔,
鴈落钳卢稻穟长。
废垒汉錍金刻字,
古原秦冢石为羊。
太平羽檄何曾有,
宾主相欢菊荐觞。
在南阳时,我常常怀念洛阳,
秋天的橙子初熟,半边林子泛黄。
车子经过白水河,沙痕宽阔无边,
大雁落下,钳卢稻田里的禾苗长势喜人。
废弃的古垒上,汉代的铭文仍然清晰,
古原上的秦冢,石碑上长满了羊草。
太平盛世的文书何曾有过,
宾客们相聚欢饮,菊花荐酒。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友人王察推缜前往邓州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梅尧臣的《送王察推缜之邓州》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送别诗。诗的开头,诗人以“昔向南阳忆洛阳”开篇,直接抒发了对故乡洛阳的怀念之情。通过“秋橙初熟半林黄”的描绘,展现出秋天的丰收季节,营造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描写了旅途的情景:“车过白水沙痕阔,鴈落钳卢稻穟长。”在这里,白水河的宽阔与稻田的丰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富饶。这一段描写不仅展现了旅途的景色,也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太平羽檄何曾有,宾主相欢菊荐觞”来感慨当下的时光,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与对友人欢聚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宁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全诗以春秋的自然景象与人情冷暖的对比,勾勒出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惜别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秋橙”象征什么?
“太平羽檄”中的“羽檄”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宾主相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梅尧臣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文情感的结合;李白则更偏向于直接的抒情与豪放的个性。两者都展现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但风格各有千秋,前者豪放而后者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