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0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08:06
宴清都(舟中思家用美成韵)
作者:赵必{王象} 〔宋代〕
远远渔村鼓。斜阳外宝鸿三两飞度。
茅檐春小,白云隐几,青山当户。
骚翁底事飘蓬,浑忘却耕徒钓侣。
何时寻斗酒江鲈,悠悠千古坡赋。
风流种柳渊明,折腰五斗,身为名苦。
有秫田贰顷,菊松三迳,不如归去。
山灵休勒俗驾,容我卧草堂深处。
问故园怨鹤啼猿,今无恙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舟中思乡的情景。远处传来渔村的鼓声,夕阳斜照,几只鸿雁飞过。小茅屋在春天的微风中,白云隐约可见,青山就在眼前。诗人感到心中浮躁,似乎忘记了耕作和钓鱼的乐趣。何时能在江边寻找美酒和江鲈鱼,写下千古流传的诗篇?我羡慕陶渊明的风流,宁愿屈身于五斗米的贫困中,也不愿追逐名利。我有两顷稻田,三条菊松小径,但还是想回到故乡。山中的灵气不再束缚我的俗务,让我在草堂深处安睡。问问故乡,听那鹤啼猿啼,近来可好?
作者介绍:赵必,字象,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舟中游览,思念故乡的情感在脑海中浮现,表达了对自然与故乡生活的眷恋。
《宴清都》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开头的“远远渔村鼓”以声入景,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渔村场景,随之而来的“斜阳外宝鸿三两飞度”更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动感与静谧的结合。
诗中“骚翁底事飘蓬”一句,表达了诗人此时的惆怅与无奈,仿佛在说,自己虽然身处自然之中,但心却飘荡不定,忘却了生活的简单乐趣。而后“何时寻斗酒江鲈”则饱含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向往。诗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陶渊明,借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拒绝,向往那种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最后,诗人以“问故园怨鹤啼猿”收尾,既是对故乡的询问,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更能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艺术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淡泊。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以及对简单、真实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骚翁”是谁的意思?
诗中表现对名利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的“斗酒江鲈”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