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5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54:22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作者:李白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
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
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
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
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神农帝追求长生不老的道理,风俗早已形成。
听说紫阳先生已经到来,早早在丹台上留下名号。
我喘息着吸食妙气,漫步于空中吟唱真声。
我与古代仙人合为一体,心灵与元气一起化为无形。
那楼阁仿佛从蓬莱海中升起,鹤似在飞往玉京。
晨光透过松雪窗外,池水在台阶下显得明亮。
我忽然沉醉于笙歌乐曲,多少失去了朝廷的情怀。
我终愿获得金液,携带着凌驾于太清之上。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享有“诗仙”之称。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才华著称,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风格多样,常涉及山水、酒、友谊和人生哲理等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白游历随州时,受到紫阳先生道教思想的启发,表达了他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道教的崇敬。
这首诗充满了道教的思想和李白对长生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的境界,表现出李白对自然、道教和人生哲理的深思。在开篇,李白提到神农帝追求长生,这不仅是赞美古代的贤明之士,也引出了他自己对道教的追求。
接着,李白通过描绘紫阳客的到来,表现出对道教的重视。紫阳客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李白心中理想的化身,象征着对道教修炼的向往。李白通过“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来表达自己与自然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他理想中的长生之境。
在诗的后半部分,李白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楼阁仿佛从仙境中升起,鹤在飞翔,松雪窗外的晨光和池水的明亮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然而,李白又在此中加入了“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表现出他对世俗官职的淡薄和对音乐乐趣的沉迷,显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最后,诗中“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表明了李白对道教长生的期许,金液象征着长生的药物,凌太清则是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这首诗不仅是李白对个人修炼的追求,也是对古代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赞美,展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终反映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执着与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李白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展现了对道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表达了个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内心的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李白在诗中提到了哪位古代人物?
A. 孔子
B. 神农
C. 老子
D. 墨子
填空题:诗中“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表达了李白对__的渴望。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紫阳客”是指道教的高人。(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