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41:43
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肤。
平望有蚊子,白昼来相屠。
不避风与雨,群飞出菰蒲。
扰扰蔽天黑,雷然随舳舻。
利嘴入人肉,微形红且濡。
振蓬亦不惧,至死贪膏腴。
舟人敢停棹,陆者亦疾趋。
南北百馀里,畏之如虎貙。
噫嘻天地间,万物各有殊。
阳者阳为伍,阴者阴为徒。
蚊蚋是阴物,夜从喧墙隅。
如何正曦赫,吞噬当通衢。
人筋为尔断,人力为尔枯。
衣巾秽且甚,盘馔腥有馀。
岂是阳德衰,不能使消除。
岂是有主者,此乡宜毒荼。
吾闻蛇能螫,避之则无虞。
吾闻虿有毒,见之可疾驱。
唯是此蚊子,逢人皆病诸。
江南夏景好,水木多萧疏。
此中震泽路,风月弥清虚。
前后几来往,襟怀曾未舒。
朝既蒙襞积,夜仍跧蘧蒢.虽然好吟啸,其奈难踟蹰。
人生有不便,天意当何如。
谁能假羽翼,直上言红炉。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41:43
平望蚊子二十六韵
作者: 吴融 〔唐代〕
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肤。
平望有蚊子,白昼来相屠。
不避风与雨,群飞出菰蒲。
扰扰蔽天黑,雷然随舳舻。
利嘴入人肉,微形红且濡。
振蓬亦不惧,至死贪膏腴。
舟人敢停棹,陆者亦疾趋。
南北百馀里,畏之如虎貙。
噫嘻天地间,万物各有殊。
阳者阳为伍,阴者阴为徒。
蚊蚋是阴物,夜从喧墙隅。
如何正曦赫,吞噬当通衢。
人筋为尔断,人力为尔枯。
衣巾秽且甚,盘馔腥有馀。
岂是阳德衰,不能使消除。
岂是有主者,此乡宜毒荼。
吾闻蛇能螫,避之则无虞。
吾闻虿有毒,见之可疾驱。
唯是此蚊子,逢人皆病诸。
江南夏景好,水木多萧疏。
此中震泽路,风月弥清虚。
前后几来往,襟怀曾未舒。
朝既蒙襞积,夜仍跧蘧蒢。
虽然好吟啸,其奈难踟蹰。
人生有不便,天意当何如。
谁能假羽翼,直上言红炉。
这首诗描绘了蚊子在夜间叮咬人们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蚊子的厌恶和无奈。虽然白天有阳光,但平望地区的蚊子仍然在白昼出来肆虐,不怕风雨,成群飞出菰蒲。蚊子喧闹,遮蔽了天空,像雷声一样伴随着小船的行驶。细小的蚊子用锋利的嘴刺入人的肌肤,留下红肿的痕迹。就算是草丛也无法让它们畏惧,直到它们贪婪地吸食到死。水手不敢停下划桨,陆地上的人们也快速逃离,南北百里的地方,无不惧怕它们如同老虎一样。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不同,阳性之物相聚,阴性之物相随。蚊子作为阴物,晚上在墙角喧闹。为何在正午的阳光下,仍会吞噬通衢之地?人的筋肉被你们刺断,人力也因此枯竭。衣物肮脏,食物腥臭依旧。难道是阳光的德行衰弱,无法将它们消除?难道这里有主人,因此该施毒荼?我听说蛇有毒,避开就没危险;我听说虿有毒,见到可快速驱赶。只有这蚊子,遇人皆病。江南的夏天景色美好,水面树木多而稀疏。这震泽之路,风月弥漫,清虚如洗。前前后后几次来往,心情始终没有舒展。早晨积蓄的湿气,晚上仍被草丛所困。虽然喜欢吟唱,却难以停留。生活中有诸多不便,天意又应如何?谁能借助羽翼,直上红炉?
吴融,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是一位以描写自然和生活场景而著称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带有幽默和讽刺的色彩,且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夏季,蚊虫滋生,民众颇为困扰。吴融以蚊子为题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与生活困扰的真实感受,表达了对蚊虫困扰的不满和对生活无奈的调侃。
《平望蚊子二十六韵》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蚊子对人们生活的困扰。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蚊子肆虐的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开篇便以“天下有蚊子”引出主题,紧接着对蚊子的各种行为进行描写,展现了其在白昼和夜晚的不同活动。这种对比手法加强了读者对蚊子无处不在、肆无忌惮的感受。诗中“扰扰蔽天黑,雷然随舳舻”的描写,仿佛将蚊子的喧闹与雷声相提并论,显示出其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此外,诗中对人类与蚊子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描写人们对蚊子的恐惧与无奈,反映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最后,诗人以“谁能假羽翼,直上言红炉”结束,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与无能为力,令人深思。
全诗通过对蚊子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困扰的感慨。诗人在描绘蚊虫肆虐的同时,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以一种哲思的语调结束,令人深思。
选择题:诗中提到蚊子在什么时间肆虐?
填空题:诗中提到“江南夏景好,水木多____”。
判断题:诗人对蚊子的态度是愤怒和厌恶(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