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4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5:04
杜荀鹤的《寄临海姚中丞》
夏辞旌旆已秋深,
永夕思量泪满襟。
风月易斑搜句鬓,
星霜难改感恩心。
寻花洞里连春醉,
望海楼中彻晓吟。
虽有梦魂知处所,
去来多被角声侵。
在夏天的旗帜已然告别,秋天却已深深降临,我在漫漫长夜中思念你,泪水湿透了衣襟。风月容易改变容颜,而我对你的感恩之情却难以改变。寻花的洞里我醉得连春天也不愿离去,望海的楼中我吟唱到清晨。虽然梦中的灵魂知道归处,但往来却总被角声所打扰。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表达的情感与古代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相似,常见于唐代诗歌中,尤其是对于离别和思念的主题。
杜荀鹤(约835年-约900年),字子美,号少游,唐代诗人,生于江西,后生活于南方一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离愁别绪方面表现出色。
这首诗写于杜荀鹤对好友姚中丞的思念之情,时值秋冬之交,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情感的持续,表达了对友人深情的挂念。
《寄临海姚中丞》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感伤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季节的变迁来寄托对友人的情感。开篇以“夏辞旌旆已秋深”引入,展现出时间的流逝,夏天的热情已被秋天的深沉取代,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接下来的“永夕思量泪满襟”,更是将这种感情推向高潮,泪水浸湿了衣襟,传达出深切的思念之痛。
诗人接着写道“风月易斑搜句鬓,星霜难改感恩心”,用对比手法表现时间的无情与人心的恒久,虽然风月容易改变人的容颜,但他对姚中丞的感激与思念之情却始终如一。后半部分“寻花洞里连春醉,望海楼中彻晓吟”,描绘了他在美好的春光中醉酒吟唱的场景,反衬出对友人的怀念与渴望。
最后两句“虽有梦魂知处所,去来多被角声侵”,则表达了对友人心灵的向往,尽管在梦中可以相见,但现实中却常常被外界的喧嚣所打扰。这种强烈的思念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夏辞旌旆已秋深”,这里的“旌旆”指的是什么?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寻花洞里连春醉”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