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9:33
怨风怨雨总皆非,
风雨不来春也归。
蜀魄啼残椿树老,
吴蚕吃了柘阴稀。
墙头红烂梅争熟,
口角黄干燕学飞。
自是欲归归未得,
肩头犹挂一莎衣。
全诗翻译:
抱怨风和雨总是无情,
没有风雨春天也归不到。
蜀地的魂魄在椿树下啼叫,
吴地的蚕在稀少的柘树下吃叶。
墙头的梅花已经争先开放,
嘴边的黄鹂学习着飞翔。
我本想要归去却未能如愿,
肩头依然挂着一件莎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此诗作者为佚名,属于明代。明代诗人多以抒情、写景为主,作品风格多样,常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产生于一个春天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生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渴望归属的心情。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动荡、个人命运多舛有关。
这首《莎衣丐者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与乞讨者的孤独感。开篇以“怨风怨雨”引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无奈与愤懑,似乎所有的风雨都在阻碍着春天的到来,反映了他对生活的不满。接下来的几句通过蜀地的亡魂和吴地的蚕,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
“墙头红烂梅争熟”一句,通过梅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希望,但紧接着“口角黄干燕学飞”,则是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最后两句“自是欲归归未得,肩头犹挂一莎衣”更是将诗人的心境升华,表达了他对归乡的渴望与现实的无能为力,莎衣则成为他身份的象征,突显出乞讨者的悲凉与孤独。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令读者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对归属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归属的渴望与生活的无奈,反映了乞讨者在风雨无情中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依然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蜀魄”指的是哪个地方的魂魄?
诗中“墙头红烂梅争熟”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