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寿王修斋枢密》

时间: 2025-07-12 04:27:34

诗句

楚楚青琅玕,亭亭上碧落。

层层凛秋棱,不与春芳约。

动摇清风生,尘浊空万壑。

常时一味静,水月环采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4:27:34

原文展示:

楚楚青琅玕,亭亭上碧落。
层层凛秋棱,不与春芳约。
动摇清风生,尘浊空万壑。
常时一味静,水月环采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清逸而又宁静的意境。青色的琅玕石在秋天的天空下显得愈加娇美,层层叠叠的秋色棱角分明,与春天的花香没有任何的约定。清风轻轻荡漾,尘埃在万壑之间空灵地飘荡。平常时分,静谧如一,水中月影环绕着斑斓的色彩。

注释:

  • 楚楚:形容清丽可爱。
  • 琅玕:一种美石,通常指青色的美玉。
  • 亭亭:形容高耸挺立。
  • 碧落:指蓝天。
  • 层层:多层叠加的样子。
  • 凛秋棱:秋天的清冷和分明的棱角。
  • 尘浊:污浊的尘埃。
  • 万壑:众多的山谷。
  • 一味静:完全静止的状态。
  • 水月:水中的月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擅长于山水田园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修斋期间,表达了对自然清幽之境的向往和静谧生活的赞美,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意象为基础,展现了一幅宁静优雅的画面。诗人通过琅玕和碧落,描绘出一种高洁的美,而“层层凛秋棱”则体现出秋日的冷峻与清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提及的“动摇清风生”似乎暗示着自然界的活力,尽管外部环境充满尘浊,诗人依然能在心中找到一片静谧的净土。整首诗调子清新,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既有对秋冬季节的感伤,也有对宁静生活的赞美,展现了宋代士人追求内心平和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青琅玕”和“碧落”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
  • 第二联:提到“层层凛秋棱”,表现了秋天的清冷和分明的美,与春天的繁华形成对比。
  • 第三联:描绘了清风的轻柔与尘世的喧嚣,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的向往。
  • 第四联:最后以“水月环采”的意象收束,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比作心灵的映照,增强了意境。
  • 对仗:如“层层凛秋棱,不与春芳约”,形成了对称美。
  • 拟人:赋予自然以生命,使得诗句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对清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玕:象征美好与高洁。
  • 碧落:象征广阔与清新。
  • 秋棱:象征清冷与宁静。
  • 水月:象征内心的平和与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琅玕”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高洁
    • B. 烦恼与忧愁
    • C. 劳动与辛苦
    • D. 生命与死亡
  2. 诗中“层层凛秋棱”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春天的花香
    • B. 秋天的清冷与分明
    • C. 夏日的热情
    • D. 冬日的寒冷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陈著的诗更偏向于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融合了更多的哲思与人生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湖南别业 游西山 丁氏宅 李介山席上 陈素斋席上 石门涧 赠沈南疑 望江南 城头月·城头月色明如昼 伴竹轩偶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字旁的字 男不与妇敌 沈阻 黑字旁的字 珠落玉盘 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钻开头的成语 毨毨 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文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未窥全豹 权变锋出 火字旁的字 墙屏 借润 跺蹬 比肩继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