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3:2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3:29:06
百叠烟鬟得眼明,坐来心迹喜双清。
秋阳满地西风起,犹有啼莺四五声。
在这挂月堂的墙壁上,烟雾缭绕的头发把眼睛照亮,坐下来的时候心中愉悦,感到一份清净。秋天的阳光洒满大地,西风渐起,依旧能听见四五只黄莺在啼鸣。
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啼莺”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在秋天的背景下提到莺鸟,暗示了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脆弱。
范成大的《题城山挂月堂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季氛围的敏锐感受。开头“百叠烟鬟得眼明”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形象,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接下来的“坐来心迹喜双清”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仿佛在这自然的怀抱中,烦恼与忧虑都被抛诸脑后。秋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温暖的阳光洒遍大地,西风的起伏则增添了一丝凉意,仿佛让人意识到岁月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最后“犹有啼莺四五声”一句,诗人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尽管是秋天,依然可以听到莺鸟的啼鸣,这既是对生命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宁静中反思生命与时光的感悟。
诗中“百叠烟鬟”描写的是谁的形象?
a) 男子
b) 女子
c) 风
d) 明月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犹有啼莺四五声”中,“啼莺”象征了什么?
a) 秋天的凋零
b) 生命的活力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希望
比较范成大的《题城山挂月堂壁》与杜甫的《秋夕》,两者都描写了秋季的景象,但范成大更侧重于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而杜甫则通过秋天的景象表现了更为深沉的思绪与对兄弟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