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向伯休且约他日道为芗林之游二首》

时间: 2025-05-12 20:20:38

诗句

东郭竹谿君所庐,我家此物也扶疏。

何时归去数来往,不似而今空寄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0:20:38

原文展示:

寄向伯休且约他日道为芗林之游二首 赵蕃 〔宋代〕

东郭竹谿君所庐,我家此物也扶疏。 何时归去数来往,不似而今空寄书。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是赵蕃寄给向伯休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诗中提到东郭竹谿是向伯休的居所,而诗人自己的家也有类似的景致。诗人期待有一天能归去,频繁往来,不再像现在这样只能通过书信交流。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郭:东边的城郭,这里指向伯休的居所。
  • 竹谿:竹林环绕的小溪,形容居所清幽。
  • 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 归去:回到家乡。
  • 数来往:频繁地往来。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表达对自然和友情的喜爱。这首诗是他在外地时寄给友人向伯休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外地时寄给友人向伯休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诗人通过描述向伯休居所的清幽景致,联想到自己家的相似景致,进而表达了对归乡与友人相聚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望。诗中“东郭竹谿君所庐”一句,既描绘了向伯休居所的清幽景致,又隐含了对友人的赞美。而“我家此物也扶疏”则巧妙地将诗人的家与友人的居所相联系,增强了诗意的连贯性。最后两句“何时归去数来往,不似而今空寄书”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归乡与友人相聚的强烈愿望,情感真挚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东郭竹谿君所庐”描绘了向伯休居所的清幽景致,通过“东郭”和“竹谿”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
  • 第二句“我家此物也扶疏”将诗人的家与友人的居所相联系,通过“扶疏”一词,形容家中景致的茂盛,增强了诗意的连贯性。
  • 第三句“何时归去数来往”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通过“何时”一词,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期待。
  • 第四句“不似而今空寄书”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相聚的强烈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东郭竹谿”和“扶疏”等意象,将友人的居所和诗人的家进行比喻,增强了诗意的连贯性。
  • 拟人:通过“扶疏”一词,赋予家中景致以生命力,增强了诗意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望。通过描绘友人居所的清幽景致,联想到自己家的相似景致,进而表达了对归乡与友人相聚的强烈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郭:东边的城郭,这里指向伯休的居所。
  • 竹谿:竹林环绕的小溪,形容居所清幽。
  • 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形容家中景致的茂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郭竹谿”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家 B. 向伯休的居所 C. 一个地名 答案:B

  2. 诗中“扶疏”一词形容的是什么? A. 竹林 B. 枝叶茂盛的样子 C. 小溪 答案:B

  3.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归乡 B. 写诗 C. 旅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作品,如《寄向伯休且约他日道为芗林之游二首》,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描绘了清幽的自然景致,但赵蕃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看弄潮回 聚景园口号二首 聚景园口号二首 菊花 菊花 静对 荆棘中见梅花 焦山 江居晓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耽惊受怕 相门出相 靳巧 行字旁的字 包含溃的成语 靡旗辙乱 久孤于世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走作 羽字旁的字 拍照 上禄 自字旁的字 两面二舌 山字旁的字 源结尾的成语 拈花摘草 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