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

时间: 2025-05-23 08:52:05

诗句

长安新雨後,九陌少行人。

同舆有宋贾,游市怀隐沦。

日闻古贤哲,必与医卜邻。

来过季主室,再拜语逡巡。

矍然悟辞貌,何为居埃尘。

捧腹乃大笑,吾道非尔臻。

骥惭罢驴驷,凤岂燕雀亲。

筮占聊助上,功利傥及民。

大夫与博士,登车若丧神。

今我见何遯,始验太史真。

顺性诲善恶,不离义与仁。

言孝谕为子,言忠谕为臣。

又得蜀严比,宁将日者均。

京都盛龟筴,坐肆如鱼鳞。

噤口不正言,唯能辨冬春。

鸿冥复何慕,安得鸡骛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52:05

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

原文展示

长安新雨後,九陌少行人。
同舆有宋贾,游市怀隐沦。
日闻古贤哲,必与医卜邻。
来过季主室,再拜语逡巡。
矍然悟辞貌,何为居埃尘。
捧腹乃大笑,吾道非尔臻。
骥惭罢驴驷,凤岂燕雀亲。
筮占聊助上,功利傥及民。
大夫与博士,登车若丧神。
今我见何遯,始验太史真。
顺性诲善恶,不离义与仁。
言孝谕为子,言忠谕为臣。
又得蜀严比,宁将日者均。
京都盛龟筴,坐肆如鱼鳞。
噤口不正言,唯能辨冬春。
鸿冥复何慕,安得鸡骛驯。

白话文翻译

长安新雨过后,街上行人稀少。
同车的有位宋朝的商人,在市场上游荡,心中怀着隐秘的忧虑。
每天听闻古代的贤哲,必与医卜之人交往。
来过季主的住处,我再次拜见他,言辞有些迟疑。
他神采奕奕,似乎领悟了我的意思,问我为何仍然沉迷于尘世的繁琐。
我捧腹大笑,告诉他我的道理并非你所理解的那样。
骏马和驴子相比,感到羞愧;凤凰怎会和燕雀相亲相爱?
算命占卜也只能助长名利,功利的追求恐怕未必能惠及百姓。
那些大夫和博士,坐在车上就像失去了灵魂。
如今我见到何遯,才开始验证太史的真实。
顺应天性,教导善恶,始终不离义与仁。
对子女讲孝道,对臣子讲忠诚。
又得到了蜀地的严比,宁可将日者均分。
京都的市井繁华,场所如同鱼鳞般密集。
有人噤口不言,唯能辨别四季的变化。
鸿冥又何必追慕,怎么能让鸡与狗相驯化?

注释

  • 季主:指司马季主,即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辞人。
  • 埃尘:形容世俗的繁琐与烦恼。
  • :指良马,常用来比喻人才。
  • 筮占:指占卜。
  • 大夫与博士:古代官员与学者的代表。
  • 何遯:可能指隐士或归隐者。
  • 蜀严:暗指蜀地的文化或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青霞,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个人情怀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是梅尧臣赠送给何山人(何逊)的作品,反映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批判。诗中对古代贤哲的敬仰与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描绘了长安城内新雨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哲的思考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开篇的“长安新雨后,九陌少行人”,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城市画面,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俗的冷漠。随着诗的展开,诗人通过与季主的对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他认为,许多人只顾名利,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道德与仁义。

诗中对“骥”与“驴驷”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对人才的期望与对庸才的鄙视。梅尧臣通过对比,强调了人应追求高尚的品德而非世俗的名利。后半部分中提到的“顺性诲善恶”,则体现出诗人对教育的思考,认为教育应当根植于对人性和道义的理解。

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梅尧臣作为文人对人生态度的深思熟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安新雨後,九陌少行人:描绘了长安城在新雨后宁静的景象,街道上行人稀少,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2. 同舆有宋贾,游市怀隐沦:与商人同车,游荡于市,心中却充满隐忧,暗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3. 日闻古贤哲,必与医卜邻:每天听闻古代的圣贤,常与算命和医者交往,反映对传统文化的依赖。
  4. 来过季主室,再拜语逡巡:拜访季主,言辞犹豫,表现对高人智慧的敬重和自身的渺小。
  5. 矍然悟辞貌,何为居埃尘:季主似乎领悟了我的心思,问我为何沉迷于尘世的繁琐。
  6. 捧腹乃大笑,吾道非尔臻:我捧腹大笑,告诉他我的道理并非他所理解的那样。
  7. 骥惭罢驴驷,凤岂燕雀亲:良马和驴子相比感到羞愧;凤凰怎会与燕雀亲近,强调了人才与庸才的差距。
  8. 筮占聊助上,功利傥及民:算命占卜或许能帮助一些人,但追求功利恐怕不利于大众。
  9. 大夫与博士,登车若丧神:大夫和博士们坐在车上,神情恍惚,象征对世俗权力的迷失。
  10. 今我见何遯,始验太史真:看到何遯,才开始验证太史的真实,暗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11. 顺性诲善恶,不离义与仁:教育应当顺应人性,教导善恶,始终不离义与仁。
  12. 言孝谕为子,言忠谕为臣:对子女讲孝道,对臣子讲忠诚,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3. 又得蜀严比,宁将日者均:希望能得到蜀地的严比,宁愿将日者均分,表现对平等的追求。
  14. 京都盛龟筴,坐肆如鱼鳞:京都的繁华如同鱼鳞般密集,描绘市井景象。
  15. 噤口不正言,唯能辨冬春:有人噤口不言,只能辨别四季变化,反映对言论自由的压制。
  16. 鸿冥复何慕,安得鸡骛驯:鸿冥又何必追慕,怎么能让鸡与狗相驯化,质疑对名利的追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骥”和“驴驷”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表达对人才的期望。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如“言孝谕为子,言忠谕为臣”,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如“顺性诲善恶,不离义与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功利的批判,强调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人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象征繁华和权力的中心,反映诗人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
  • :象征优秀的人才,期望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
  • :象征高贵与理想,强调个人价值与世俗利益的对立。
  • 蜀严:象征古代文化与道德,反映诗人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安新雨后”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繁华热闹
    B. 寂静冷清
    C. 怨恨沮丧
    D. 快乐轻松

  2. “骥惭罢驴驷”中的骥代表什么? A. 庸才
    B. 人才
    C. 牲畜
    D. 名利

  3. 诗中“顺性诲善恶”主要强调了什么? A. 追求名利
    B. 教育的重要性
    C. 隐士的生活
    D. 个人的自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同样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庐山谣》(李白):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怀的结合。

诗词对比

《归园田居》 vs. 《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

  • 主题:两首诗均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但《归园田居》更侧重于自然与宁静,《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则更关注道德教育与社会批判。
  • 风格:梅尧臣的诗风格更具哲理性,陶渊明则表现出浓厚的田园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旧写真 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 六年秋重题白莲 乌赠鹤 任氏行 病中诗十五首。送嵩客 杏为梁-刺居处僭也 村居卧病三首 其一 赠皇甫庶子 江夜舟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惊起梁尘 无往不胜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杆的词语有哪些 赔身下气 竹字头的字 禁压 一何至此 刻雾裁风 页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镞 教学相长 将本求财 幽眇 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