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偶感》

时间: 2025-05-12 18:01:01

诗句

三径荒芜岂邃居,鸟巢鱼窟更安如。

逢人只合长缄口,避客终当讳读书。

船入竹中聊断问,兰生道上亦妨锄。

从今玩世休希阮,一唱猖狂计尚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8:01:01

原文展示:

三径荒芜岂邃居,
鸟巢鱼窟更安如。
逢人只合长缄口,
避客终当讳读书。
船入竹中聊断问,
兰生道上亦妨锄。
从今玩世休希阮,
一唱猖狂计尚疏。

白话文翻译:

这三条小径荒废了,哪里还有雅致的居所呢?
鸟巢和鱼窟倒是更显安宁。
见到人时只应默默无言,
避开客人时更要忌讳读书。
船只驶入竹林中,随便问个事情,
路边的兰花也怕被锄草。
从今往后,我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即便是猖狂的表现也只算是稀松平常。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径:指三条小路,象征隐居生活。
  • 荒芜:荒废、没有打理。
  • :难道。
  • 邃居:深邃的居住场所,指隐居。
  • 长缄口:长久地保持沉默。
  • :忌讳、避讳。
  • :随便。
  • :妨碍。
  • 希阮:希冀阮籍,指对世俗名利的向往。
  • 猖狂:放纵、放肆。

典故解析: 阮籍: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以放荡不羁的个性著称,常被用来指代一种洒脱、随性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余佑,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变革与动荡的时代,诗风崇尚自然,常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个人隐居的时刻,诗人感受到世俗的纷扰与喧嚣,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交往的厌倦。

诗歌鉴赏:

《偶感》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切体验和对世俗交往的反思。开篇以“荒芜”之景引入,显示出环境的荒凉与内心的孤寂。这种对比不仅勾勒出诗人所处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无奈与失望。接着,诗人提到鸟巢和鱼窟,暗示在自然中寻求安宁的理想,体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之归属的关系。

在“逢人只合长缄口,避客终当讳读书”中,诗人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得,表明对世俗交往的拒绝和对知识的珍视。此处的“缄口”和“讳读”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外界的防备,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守护。后半部分提到的“船入竹中聊断问,兰生道上亦妨锄”,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于生活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思考,显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最终,诗人以“从今玩世休希阮”作结,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放弃,展现了他洒脱而不羁的生活态度。这种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矛盾。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洪流中个人选择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径荒芜岂邃居:三条小路已荒废,哪里还有安静的居所呢?
  2. 鸟巢鱼窟更安如:鸟巢和鱼窟倒显得更为宁静。
  3. 逢人只合长缄口:见到人时最好保持沉默。
  4. 避客终当讳读书:避开客人时更应忌讳读书。
  5. 船入竹中聊断问:船只驶入竹林,随便问个事情。
  6. 兰生道上亦妨锄:路边的兰花也怕被锄草。
  7. 从今玩世休希阮:从今往后,我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8. 一唱猖狂计尚疏:即便表现得猖狂,也只是稀松平常。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鸟巢”和“鱼窟”比喻隐逸的安宁。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排列,强调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交往的拒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径:象征隐居生活与内心的孤独。
  • 鸟巢鱼窟:代表自然的安宁与归属感。
  • 兰花:象征高洁与宁静,表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象征自由与探索,反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偶感》的作者是谁?

    • A. 王余佑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鸟巢鱼窟”代表了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自然的安宁
    • C. 诗人的家乡
    • D. 诗人的烦恼
  3. 存在于诗中“从今玩世休希阮”的意思是:

    • A. 追求名利
    • B. 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 C. 寻找朋友
    • D. 喜欢喧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1.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余佑的《偶感》均表达了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自然之美,而王余佑则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俗的拒绝。
  2. 陶渊明的《饮酒》也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其情感更为洒脱,与王余佑的深沉孤独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王余佑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偶感》的全面解析和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谒金门 抛球乐 一丛花令 出郊行 谒陆象山先生祠 感事 雁山 宿连云楼 双黄鹄歌送别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涣然冰释 武装带 好事多悭 愁怨 民不堪命 鬯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蜗开头的成语 五湖四海 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东岳大帝 糸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挨肩叠背 石字旁的字 寝衣 查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