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3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31:11
寄怀东林寺匡白监寺
作者:齐己〔唐代〕
南岳别来无约后,
东林归住有前缘。
闲搜好句题红叶,
静敛霜眉对白莲。
雁塔影分疏桧月,
虎溪声合几峰泉。
修心若似伊耶舍,
传记须添十九贤。
自从离开南岳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约定相见;而今回到东林寺,却似乎是有着前世的缘分。我在这里悠闲地找寻好句,写在红叶上;在这静谧的环境中,霜色的眉头也渐渐收敛,与白莲相对而坐。雁塔的影子在疏桧树间分开,月光洒在树影上;虎溪的水声与几座山的泉水交汇在一起。修身养性就像伊耶舍那样,传记中还应该增添十九位贤者的事迹。
作者介绍:齐己,字景愚,号天僧,唐代诗人,历任高官,被誉为“诗中之佛”。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常融入禅意,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齐己晚年,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描绘了东林寺的清幽,表达了他对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林寺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修行的思考。开头两句提到“南岳”和“东林”,构成了空间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缘分的感慨。诗人在红叶上题写好句,表现出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接下来的“静敛霜眉对白莲”,则把自然景物与人心的宁静结合起来,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安详。
雁塔和虎溪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融合。最后的修身养性,提到“伊耶舍”和“十九贤”,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更是对自身修行的追求。整首诗在意境上浑然一体,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和灵性提升的愿望,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历史贤者的尊重和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南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岳
B. 西岳
C. 南岳
D. 中岳
填空题:诗中“修心若似____舍”提到的高僧是哪个?
判断题: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内心修行的重视。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齐己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哲思,但齐己更强调修行的过程,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与人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