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4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0:13
度柳依桥瞰渌波,
缓寻花径上松坡。
莫嫌去国谋身拙,
却是归田得计多。
举世眩名甘汩没,
几人闻健得婆娑。
便须和取归来曲,
收拾余年老薜萝。
跨过柳树依偎的桥,俯瞰清澈的波浪,
缓缓沿着花径走向松坡。
不要嫌弃我在外谋生的无能,
其实归田隐居的计策更为多。
世人都追逐名利而甘愿沉沦,
又有几人能听到那健美的舞姿。
那么就必须和我一起回归故乡,
整理余生的岁月与那老藤薜萝。
“举世眩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利的追逐,与诗人选择隐居的态度形成对比。诗中提到的“归田”是隐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足。
作者介绍:姜特立(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诗歌中的自然描写和隐逸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世界的反思。写作时,诗人可能经历了社会的纷扰与名利的诱惑,因而选择归田,追求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深切向往,展现了他在浮躁的社会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首联以“度柳依桥瞰渌波”开篇,画面清新,展现出一种自然的恬静和优雅。接着,诗人缓步走向松坡,暗示着自我探寻与反思。中间两联则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诗人觉得世人沉迷于名声与财富,而他更倾向于简单的田园生活,反映了隐逸思想的典型特征。
最后两联通过“便须和取归来曲,收拾余年老薜萝”,表达了诗人决心回归故乡的坚定意愿,寓意着对青春的追忆和对未来的重新规划。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时代的精神。
整首诗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示了隐士文化的精神内涵。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归田”指的是什么?
“举世眩名甘汩没”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