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8:5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8:58:04
古铁枪,五代烈。
今铁枪,万人杰。
红蛮昨夜斩关来,
防关老将泣如孩。
铁枪手持丈二材,
铁马突出擒红魁。
磔红头,凿红骨。
誓红不同生,灭红倒红窟。
君不见钱塘城中十万家,
十万甲兵赭如血,
一夜南风吹作雪。
古时候的铁枪,威名赫赫于五代时期。
今时的铁枪,却有数万英雄豪杰。
昨天夜里,红蛮人斩断了关口而来,
防守关口的老将如孩童般泪流满面。
铁枪手持丈二的武器,
铁马突出,擒拿住了红蛮的首领。
将红蛮的头颅磔碎,凿穿他们的骨头。
我们誓言要与红蛮不共生死,消灭他们,倒入红蛮的巢穴。
你可曾见到钱塘城中十万家户,
十万甲兵如同鲜血般的赭色,
一夜南风吹来,战场成了白雪皑皑。
杨维桢(约1296—1370),元代诗人、书法家,字廷秀,号天池,晚号天池山人。其人以诗名显著,风格多样,尤以豪放激昂见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李铁枪歌》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统治下,民族矛盾和战争频 still as the poem conveys the urgency of the situation. The poem reflects Yang's frustration with the foreign invasions and the plight of his people, urging them to rise against the oppressors.
《李铁枪歌》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战歌,展现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敌人的强烈愤慨。诗中通过对古今铁枪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以及对现状的不满。在描绘红蛮侵扰的场景时,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激烈的情感,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悲壮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节奏感强烈,气氛紧张,通过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壮志未酬的豪情。尤其是“泣如孩”的描写,突显了战争带来的无奈和悲痛,令人深思;而“磔红头,凿红骨”的激烈场面,更是将战争的残酷直白地呈现出来。最后的“十万甲兵赭如血,一夜南风吹作雪”,将战斗的惨烈和士兵的数量一并展现,营造出一种壮观而又悲壮的氛围。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激昂与悲痛交织,既有对敌人的愤恨,也有对同胞命运的忧虑,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也表达了对同胞命运的忧虑,强调了民族团结和抵抗侵略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中提到的“红蛮”指的是哪个群体?
A. 自己的将士
B. 敌对的部族
C. 友好的势力
D. 外国商人
诗中“泣如孩”是形容谁的情感?
A. 士兵
B. 防关老将
C. 红蛮首领
D. 普通百姓
“十万甲兵赭如血”中“赭”的意思是?
A. 鲜红色
B. 绿色
C. 黑色
D. 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