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4:1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4:15:06
天山乳凤飞来小,
东渡衣冠又六朝。
劫火不焚杨琏塔,
箭锋犹抵伍胥潮。
磷光夜附山精出,
龙气春随海雾消。
独有宫人斜畔月,
多情犹自照吹箫。
天山上的乳凤飞来时显得渺小,
东渡之地的衣冠已是六朝的历史。
劫火虽未能焚毁杨琏塔,
箭矢的锋芒依然能抵挡伍胥潮。
夜晚的磷光伴随山中精灵出现,
龙的气息随着春天的海雾消散。
唯有宫中的美人斜倚在月下,
那多情的她依然在月光中吹奏箫声。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子冕,号天池,生于1340年,卒于1430年。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交融之际,诗人以白塔为题,寄托了对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的思考。
《咏白塔》通过对白塔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开篇的“天山乳凤飞来小”意在通过鸟的渺小反衬出白塔的巍峨,暗示历史的渺小与伟大的对比。接着,诗中提到“东渡衣冠又六朝”,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六朝的辉煌与现在形成鲜明对照,诗人似乎在追忆过往的繁华。
中间部分,诗人提及“劫火不焚杨琏塔”,表现了白塔的坚韧与不屈,象征着在动乱中依然屹立的精神。紧随其后的“箭锋犹抵伍胥潮”则形象地表达了历史的冲击与对抗,反映了时代的斗争与不屈。
最后两句“独有宫人斜畔月,多情犹自照吹箫”则将视角转向个人情感,描绘了一位宫人独自倚月而歌的场景,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爱情与孤独的故事。
整首诗在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白塔,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个人的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传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咏白塔》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维桢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
A. 六个朝代
B. 南朝的统称
C. 古代的六个国
“磷光夜附山精出”中的“磷光”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代表忧伤
B. 象征神秘与美丽
C. 表示时间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咏白塔》与杜甫的《登高》,两首诗均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咏白塔》则通过具体的历史象征来表达对文化传承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