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4:5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4:54:45
作者:陆游 〔宋代〕
补吏鹤岭边,尊公方玉立。
超遥籋风云,余子那可及。
天高鬼神恶,闻讣三日泣。
晚途见嗣子,握手悲喜集。
乘桴掠鲸波,信矣勇可习。
巉巉风骨峭,飓雾不能袭。
谓当上台省,岂复论等级如何困无津,俛首临一邑?
顾嗟六朝民,龙锺垂八十,肯来野水滨,半月解书笈。
吾杯仅容龠,安得看鲸吸。
伫立送归鞍,霁日满原隰。
在鹤岭边上补衙的官员,尊公正站在那里。
他超然于风云之上,我又怎能与之相及?
天高得让鬼神都感到厌恶,听到他的讣告我已哭泣了三天。
在归途上见到他的儿子,握手时悲喜交加。
乘着小舟掠过鲸波,信念和勇气都是可以培养的。
巍峨的风骨如此峭拔,狂风暴雨也无法侵袭。
我说你应该上台省任职,何必再论等级如何困扰,低头面对一城之事?
可叹六朝的百姓,年逾八十,愿意来到荒野水边,半月解读书卷。
我的酒杯仅容一小口,怎能看见鲸鱼吞食?
我伫立在这里送你归去,阳光明媚照耀着大地。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鹿鸣,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兴亡,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矛盾。他为送别朋友陈希周赴安福任职,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送陈希周赴安福令》以其深情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陆游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中通过对高远理想和现实困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开篇提到的“补吏鹤岭边”与“尊公方玉立”,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暗含对官场风云变幻的观察。接着,诗人提到“超遥籋风云”,显示出他对友人地位的羡慕与自身无奈。
在“天高鬼神恶”的句子中,诗人反映出对时局的失望与痛苦,表达出对逝去岁月与身世的追忆。握手时的“悲喜集”更是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既有离别的忧伤,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后面几句“乘桴掠鲸波”,则暗示着勇气和信念的重要性,表现了诗人期望友人勇敢面对未来的信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展现了陆游情感的深邃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中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使其成为表达离别与思考人生的重要作品。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尊公”指的是谁?
A. 陆游
B. 陈希周
C. 六朝百姓
答案:B
“天高鬼神恶”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怨恨
B. 失望与惋惜
C. 喜悦
答案:B
“乘桴掠鲸波”中的“桴”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或木筏
C. 货船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