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僧舍小山三首》

时间: 2025-05-11 14:26:28

诗句

爱此聚沙戏,知自法王孙。

一运郢斤手,都无禹凿痕。

藤梢未挂壁,荷叶欲生盆。

笑问山阴道,潜通何处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4:26:28

原文展示:

僧舍小山三首 晁冲之 〔宋代〕

爱此聚沙戏,知自法王孙。 一运郢斤手,都无禹凿痕。 藤梢未挂壁,荷叶欲生盆。 笑问山阴道,潜通何处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喜爱这堆沙游戏,知道它源自法王的后代。一运用郢人的巧手,完全没有大禹开凿的痕迹。藤梢还未挂在墙上,荷叶即将在盆中生长。笑着询问山阴道,潜藏的通道通向何处交付。

注释: 字词注释:

  • 聚沙戏:指儿童堆沙为戏,这里比喻小山。
  • 法王孙:佛教中指佛陀的后代,这里指高僧。
  • 郢斤手:比喻技艺高超,源自《庄子·徐无鬼》中的“郢人运斤”。
  • 禹凿痕:指大禹治水时的开凿痕迹,这里比喻人工雕琢的痕迹。
  • 藤梢:藤蔓的末梢。
  • 山阴道:山中的小道。

典故解析:

  • 郢斤手:出自《庄子·徐无鬼》,讲述郢人用斧头削去朋友鼻尖上的白垩,技艺高超到朋友毫无察觉。这里用来形容技艺精湛,不留痕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冲之(约1073-1126),字叔用,号具茨先生,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描绘了僧舍旁的小山,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晁冲之游历或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高僧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僧舍旁小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首句以“聚沙戏”比喻小山,形象生动,暗示了小山的自然形成,而非人工雕琢。次句用“郢斤手”形容小山的自然之美,不留人工痕迹。后两句通过藤梢和荷叶的描绘,进一步增添了自然的生机和美感。最后一句以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以“聚沙戏”比喻小山,形象生动,暗示了小山的自然形成。
  • 次句:用“郢斤手”形容小山的自然之美,不留人工痕迹。
  • 第三句:通过藤梢的描绘,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 第四句:通过荷叶的描绘,进一步增添了自然的生机和美感。
  • 最后一句:以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聚沙戏”比喻小山,形象生动。
  • 拟人:用“郢斤手”形容小山的自然之美,赋予小山以人的技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僧隐居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聚沙戏:比喻小山,形象生动。
  • 郢斤手:形容小山的自然之美,不留人工痕迹。
  • 藤梢:增添自然的生机。
  • 荷叶:增添自然的生机和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郢斤手”比喻什么? A. 高超的技艺 B. 大禹的开凿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A

  2. 诗中的“聚沙戏”比喻什么? A. 小山 B. 高僧 C. 自然 答案:A

  3. 诗中的“山阴道”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小道 B. 山中的大道 C. 山中的隐居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晁冲之的《僧舍小山三首》: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晁冲之的诗更加注重形象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晁冲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庄子》:了解“郢斤手”的典故出处和详细背景信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归 次姜白石韵 八归·人日忆高二适 八归 杜家庙距济南四十五里,有旅馆颇幽靓,砌下玉簪一丛,尤楚楚可念,徙倚久之,词以写怀 八归·除夕用竹垞翁丁未燕京除夕韵,与刘份士司马弟同作 八归 雪中登鹊矶寺 八归 九月三日,周筜谷、李耕客、查声山、吴海水集玉玲珑阁,和筜谷韵,兼怀竹垞 征招·送故友人姜君真夫归柩 征招(答仇山村见寄) 征招 次玉田韵 征招 柬香雪西明沪上和白石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香火姻缘 青稞 色字旁的字 空空荡荡 豪彦 豕字旁的字 尾灯 麻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言之不渝 一蛇二首 筑台募士 壅养 至善至美 人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