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自感二首》

时间: 2025-07-27 20:48:41

诗句

我不嫌髭白,白髭何自落。

虽然失丑衰,将恐日髭薄。

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

一身忧已大,毫发谁能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48:41

原文展示:

我不嫌髭白,白髭何自落。
虽然失丑衰,将恐日髭薄。
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
一身忧已大,毫发谁能度。

白话文翻译:

我并不嫌弃自己的白发,白发又何必自己掉落呢?
虽然失去了年轻的美貌,我将来恐怕白发会越来越稀少。
人生在世没有不变老的,岁月的变迁就像秋天的竹子一样。
我一生的忧虑已经很深重,谁能去衡量这些忧愁呢?

注释:

  • :胡须,这里指代白发。
  • 自落:自然掉落,这里指头发的掉落。
  • 失丑衰:失去年轻的美貌,衰老的样子。
  • 日髭薄:日益稀少的白发。
  • 岁事:岁月的事情,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 秋箨:秋天的竹子,竹子的叶子在秋天会枯萎。
  • 毫发:指细微的事物,这里比喻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青溪,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尤其以古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自感二首》是梅尧臣对自身衰老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变迁、衰老无奈的感受。诗作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体现出一种淡泊的哲学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白发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衰老的无奈与思考。开头两句“我不嫌髭白,白髭何自落”表面上是对自己白发的接受,实际上却蕴含着对岁月流逝的感伤。作者似乎在告诉自己,不必因为衰老而自怨自艾。然而,接下来的“虽然失丑衰,将恐日髭薄”则显示出一种对未来的隐忧,白发的稀少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有生无不老”一句透出一种对生命规律的深刻理解,岁月的流逝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命运,正如竹子在秋天的枯萎一样自然。“一身忧已大,毫发谁能度”则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焦虑与沉重,尽管外在的变化无法控制,但内心的忧虑却是无处不在,难以消解。这种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交织,使得全诗既有哲理的深邃,又有情感的真实。梅尧臣通过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人对衰老的反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不嫌髭白,白髭何自落:表达了对白发的平和态度,似乎在反问为何要因为衰老而感到沮丧。
  2. 虽然失丑衰,将恐日髭薄:尽管不在意衰老,但对未来的担忧显露无疑。
  3. 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强调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岁月如秋的竹子般不可逆转。
  4. 一身忧已大,毫发谁能度:忧虑的沉重感让人难以承受,彰显了对生命困境的深切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的流逝比作秋天的竹子,生动形象。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句式整齐,增强了音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白发和衰老的思考,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坦然面对人生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髭: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 秋箨:象征生命的枯萎与自然的规律。
  • 忧虑:隐喻内心的挣扎与对生命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自感二首》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岁事”指的是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年龄的增长
    c) 生活的烦恼
    d) 自然的变化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愉悦
    b) 悲伤
    c) 坦然
    d) 愤怒

答案:

  1. b) 宋代
  2. a) 时间的流逝
  3. c) 坦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梅尧臣的《自感二首》更侧重于对个人生命的反思,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关注生命中的离别与思念。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都是对生命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梅尧臣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云安监劝学诗 云安监劝学诗 晓春 元宵 游曲江 灵石道中 半山寺 残春午坐 宫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先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花晨月夕 微言大谊 十二红 齊字旁的字 狙刺 朝夕共处 手字旁的字 调风变俗 责诘 务结尾的成语 三足鼎立 简记 日要 示字旁的字 包含茫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